晓慧是我的一位朋友,她十岁时与母亲搬到了新家,成为了小宇的邻居。晓慧和小宇两人相同的年龄,有很多共同的话题。两人认识后经过几次交流才得知晓慧是单亲家庭,父亲在晓慧还没有出生时就去世了,晓慧的母亲一人带着晓慧和姐姐生活很辛苦。小宇也由母亲带大,他的父亲在小宇4岁时与小宇的母亲离婚,小宇的母亲独自带着小宇和弟弟生活,两个不幸的家庭中有相似之处。晓慧和小宇因为从小都没有得到父亲的爱,因此两个人彼此惺惺相惜。
晓慧和小宇经常结伴上学,两个人后来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随着年龄一点点长大,小宇发现他一天见不到晓慧就想念她,而晓慧也发现见不着小宇就惦念。日长月久,两人互生情愫,在他们18岁的时候两人确定了恋爱的关系。
正值意气风发的年龄,晓慧和小宇都想做出一番事业,可是两个人性格都很执拗,谁也不服输。于是,22岁时晓慧和姐姐去到另外一个城市打拼,而小宇去了深圳。
那时通讯还很不方便,小宇隔一段时间就去探望晓慧。而晓慧心里一直有小宇,即使在情窦初开的年龄,身边不缺乏追求者,晓慧也没有对别人心动过。她一直把小宇当作她一生唯一的男人,期待着小宇能有一天娶她为妻。
几年后,漂泊在异地他乡的小宇辗转到了杭州工作,而晓慧也同姐姐在所到城市扎下了根。因为晓慧工作太拼了,不注意身体,患上了抑郁症。当小宇知道晓慧得病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决定,娶晓慧为妻。
小宇带着晓慧回到家中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婚礼结束后,晓慧和小宇回到了晓慧打拼的城市共同生活。刚开始晓慧病情严重,时常伴有幻听、情绪低落,而且情绪很不稳定,小宇默默地陪伴在晓慧身边照顾她。
可是,晓慧发病时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很难控制,这让一边养家一边照顾晓慧的小宇感到筋疲力尽。
小宇的母亲得知晓慧的情况,她觉得晓慧发病时的状态很折磨自己的儿子,她没有看到晓慧正常时对小宇的真心和付出。觉得自己儿子跟晓慧在一起太遭罪了,就想拆散晓慧和小宇。
晓慧很爱小宇,她愿意为了小宇做出改变,于是晓慧开始寻找各种方法克制自己的病情,尽量控制自己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在发病时让小宇心烦。
晓慧很苦恼,因为她生病了,有时自己的思想不受控制,经常会想一些不好的,猜疑别人,曲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因此造成了很多家庭矛盾,晓慧因此很苦恼。
因为晓慧是个病人她的问题显得比较特殊,她跟小宇家庭存在的问题也是夫妻感情相处之间常见的一些矛盾,像晓慧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化解这些矛盾。
最近,我看了胡慎之老师写的《与家人相处的秘密》这本书很受启发,就晓慧的案例,结合书中提出的观点,我认为晓慧的烦恼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关注:
第一,两个从小缺失爱的人该如何相处?
俗话说:“3岁看到大”,意思是说,3岁就已经形成了人格模式,小时候的经历会影响成年以后的生活状态。
我们每个人从小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以至于小时候养成的个性在长大后投射到自己的生活中。可是原生家庭并不能成为我们继续犯错的理由,我们也不能把问题都归咎在父母身上,因为父母也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一代传一代。
所以我们要停止抱怨和指责,不要指责我们的生活是父母造成的,不要指责我们的伴侣不关心你。你要学会关心对方,付出了就不要抱怨,不算计得失,心中有爱为家庭奉献自己。
同时要经常觉察自己的问题,人都是会改变的,如果你的伴侣已经成长,你还停留在原地,两个人会渐行渐远。
经常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要想着去改变对方,先从自己做起,有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书中提到有5种与伴侣相处的模式:
[if !supportLists]1、 [endif]避免把父母曾经对你的严厉苛刻,投射到你的伴侣和身边的人身上,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if !supportLists]2、 [endif]不要过于敏感,伴侣让你把筷子晾干再放好,并不是责怪你,而是提醒你。当对方提出要求时,觉察自己不要做出过激反应。
[if !supportLists]3、 [endif]人无完人,善待自己,容许自己犯错,告诉自己值得被原谅。
[if !supportLists]4、 [endif]除了你的伴侣以外,接受你身边的人不一定都是爱你的事实。
[if !supportLists]5、 [endif]相信自己的伴侣,接受伴侣真实的一面,看到对方的好,把伴侣当成陪伴你的人。
两个人结合在一起,脾气、秉性都不一样,在相处的过程里要学会迁就和包容对方,虽然年轻时对自己的状态很模糊,但随着年纪的增加,更加能看清自己所处的状态,所以无论小时候曾经经历过什么,都要学会从过去的经历中走出来,不要把小时候的经历投射到伴侣身上。
小时候没有得到爱,长大后要学会给予爱,这个转变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才能让自己成长,通过成长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创造出更好的生活。
第二,如何跟患有忧郁症的伴侣相处?
忧郁症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心烦、兴趣减退、担心、紧张、胡思乱想、反应迟钝、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自责自罪,严重的有自杀倾向。
对患有抑郁症的伴侣,应该给予信任和关心,正向引导他们从抑郁状态中走出来,相信他们能够战胜自己。
抑郁症患者会经常多疑、担忧,经常鼓励他们,关心他们,带他们出去散心。
尽一切所能给他们创造安静的环境,看书、听音乐都是一种很好的调节疗愈方式。
不用过激的话刺激他们,多说爱的语言,真心地关心他们,能帮助抑郁症伴侣调节不良情绪,从抑郁的状态走出来。
第三,抑郁症患者如何跟家人相处?
通常抑郁症患者都很难跟家人相处,因为他们多疑,有很多负面想法,影响家人之间的关系。
作为患者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病情处在什么阶段,是否知道自己发病时的状态,发病初期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当有了觉知后,知道自己发病了,能加入意识去控制自己,从发病初期到有觉知自己发病,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
控制病情有几种方法:
首先,加入意念,为了一种信仰而控制自己的病情,比如:有幻听的时候,就告诉自己,相信自己的伴侣是爱自己的,伴侣跟自己说的话都是正常说话,告诉自己不要曲解伴侣说话的意思,产生错误理解。为了你的家人跟你在一起健康、快乐不受你的病情干扰,为了家人的幸福,心中有爱有这种信仰就能够坚决地控制自己的病情。
其次,在自己胡思乱想的时候,想不好的事情的时候,念经、念咒去除心魔也是有效果的。
然后,通过合理的药物剂量控制,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病情,只不过这种方式会随着服药时间久而不断增加剂量以达到药效。
抑郁症属于一种心理疾病,是自己的认知扭曲,所以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保持正能量,不去想负能量的事情,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战胜病情。
当你经历了病情初发期,能自知自己的病情和发病的状态时,跟家人讲清楚自己发病时的感觉,比如:胡思乱想什么?自己如何曲解家人说话的意思?让家人清楚地知道你的病况,避免产生误解。
第四,父母在儿女的婚姻中该如何自处?
作为父母不论儿女的婚姻状况如何,都不要插手儿女的婚姻,因为他们已是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婚姻负责,两个人的事情两个人自己解决,父母不要干涉。
而作为父母在儿女婚姻中,不该管的事不管,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要挑唆和教唆儿女如何对付自己的伴侣,而应该告诉自己的儿女如何两人彼此相爱,互相包容,共同克服困难。
如果不是原则问题,在一方犯错或有问题时,学会包容和原谅。
夫妻相处不要算计得失,觉得自己付出得多了,对方付出得少了,心理不平衡。这样的心态只会让两个人彼此缺乏信任,越来越远。
夫妻应该以信任、爱、包容为核心,一条心一股绳,把家经营好。
如果一方生病,更应该得到对方的关爱而不是嫌弃,婚姻不是看对方好就跟,看对方差就扔,婚姻不是儿戏,两个人真正处的是感情,换的是彼此的真心。
没有真爱的夫妻不能长久,只看重利益和得失的夫妻也不能长久,唯有真爱才能让夫妻度过一切难关,彼此相爱、相知、相守一生。
作为父母,不要做一个糊涂虫,给儿女的婚姻设置门槛、设置障碍,不负向搅扰,而做正向引导。
告诉自己的儿女,夫妻两人在一起有困难要敢于面对,有问题积极沟通解决,而不是做一个抱怨、指责、牢骚满腹的人。
夫妻两人遇到困难其实是一种考验,如果遇到困难就选择离婚,那么就是选择做一个不负责任爱逃避问题的人,下一次婚姻还会重蹈覆辙。
所以,人的一生,能长久在一起的夫妻不容易,好夫妻白首不分离。因为他们共同经历了人生许多考验,夫妻双方在你差的时候我包容你帮你一把,我差的时候你提醒我协助我共渡难关,这才是真夫妻。
如果说夫妻相处是一门学问,那么,《如何与家人相处》这本书还讲述了许多与家人相处的方法,这本书让我们学会善待自己的伴侣、用成人方式与孩子相处,创造幸福和谐的家庭。
就像书中所提到的,经营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们既要让自身成长,解开自己的心结,学会与家人相处,坦然面对必要的牺牲、取舍和妥协。
享受在家庭中踏实、温暖、依赖。同时我们也要让整个家庭得以发展,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感受到家庭带来的支持,能从家的港湾出发,自由地奔向更远的地方。
与家人相处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学问,家庭中每个人都要多为他人着想,多为家庭付出,这个家就会越来越好。
我是不惑青莲︱推荐看过的好书。立志终身阅读,终身写作,终身成长。分享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