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发起了一个“所有人问所有人”(ask yourself)的游戏(游戏阐释和游戏规则可以点击链接查看)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会在过去完成的游戏当中,选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的回答,做一个集锦。在看这些问题和回答的时候,不妨也拿这个问题问问自己,也欢迎你在评论当中写出你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前面的话:
作为这个项目的发起人,我本身是很想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的,提出自己没事瞎琢磨的一些问题,回答一些别人瞎琢磨的问题,应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但由于现在作为这个项目的全职机器人,已经分身乏术,再加上手头其他的一些事情,现在两轮游戏已经结束,我却还未曾参加过一次游戏。不妨,我借助做这个【ask yourself精选】的过程,也试着回答一些问题,或者说一下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今天拿出来的问题——讨论的是在这个碎片化阅读时代,我们的阅读能力是增强了还是减退了?
这段时间在北京,住在我姐姐家,就听她在想我求助:外企高强度工作几年之后,她现在已经没办法读书,电视剧只看英剧美剧等节奏快、剧情紧张的剧目,还经常快进着看,国产剧就更没法看了。
这应该是现代生活中很多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微信朋友圈阅读逐渐成为阅读的重头戏,微信文章排版为你画好了重点,标清了主次,甚至会为你选好那么一两句话作为你分享到朋友圈时的备选文本。由此产生的代价是,原来20cm宽的书本逐渐被10cm不到的屏幕所取代,眼球的运动已经不适应书本宽度的逐行阅读了。我曾经观察过不少人在看手机时眼球的运动轨迹,快速翻动、上下移动迅速,看起来颇觉恐怖,好像不似一个正常清醒状态人类所应有。反观阅读书籍时的眼球运动轨迹,则看起来优雅了许多。
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时代变化中,表达方式的改变必然改变接受信息的方式,这点是无可置疑的。只是不应该新的方式到来,就全盘取代原有的方式罢了。新的阅读、获取信息的方式并非是取代,而应该是一种补充。在现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依靠那种“不正常”眼动来快速获取信息,有什么不好呢?只是不应该丧失严肃阅读的能力罢了。
关于怎样找回原本进行严肃阅读的能力,我认为“仪式感”是一个解决方法。阅读纸质书以及严肃类的书籍,仪式感是能帮你迅速找到阅读状态的方法。仪式感包括:找到一本装帧优雅、手感舒适、印刷字体排版皆上品的书籍;找到一个束缚的阅读地方、姿势,也包括温度、环境安静程度等;找到一段适合进行严肃阅读的时间,尽最大可能避免干扰;等等。
举些自己的例子吧。
我是微信朋友圈阅读重度使用者,每次都会把1500+联系人的朋友圈翻一遍才肯罢休。遇到文章我会迅速做出判断:垃圾,不读;可能有有价值信息,粗读;好文章,精读。
垃圾就不用想了,经历过太多朋友圈标题党的磨练,基本上看标题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了;而一些有一定信息量但水分偏大的文章,我会先选择收藏(以防以后需要可以方便找出),然后有空的话迅速浏览一遍,有用信息立马使用各种手段记录下来,然后就可以跟这篇文章说再见了;遇到难得的好文章,我则会将它收藏到印象笔记,抽出专门的时间在印象笔记当中读一遍,如果确实好,则会添加到Kindle里面,反复阅读。(因为之前从事媒体,朋友经常会分享一些写得相当好的特稿,基本上我都是这样处理的)
而平时的主力阅读则是Kindle,因为长期在外流浪,实体书实在是背不动。里面放了大概30本左右经常看的书,地铁、飞机、等人、厕所,都是我消灭Kindle中存书的好时机。
但是实体书的需求依然无法减少。最近开始广泛读一些诗歌,海子北岛辛波斯卡等等,也在Kindle上试着读过,但是体验太差,于是还是将诗歌的阅读回归到纸质书的阅读中去。
好了,我就不罗嗦了。看看提问者和回答者都是怎么说的吧。
问题:我现在好像有"享受阅读困难症",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能给我吗?
详细点的描述,(病的名字是我瞎起的)。我自己是做新媒体推广类工作的,从我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我的上司就告诉我,写东西不能含蓄,要直接明了,第一眼就要把干货拿出来。文笔啊,优不优美啊,语法啊这些都先往后放。我经常需要很快的看东西,时间长了觉得自己只能看见关键字了……导致我现在看本小说除了谁干了啥这样的大情节,其他啥都不看,因为自己的耐心几乎没有。除非作者功力特别深或者我硬把自己摁那儿,否则我根本看不了书。看电视也是这样的情况,除非特别精彩,要不然只要遇到温吞情节或不喜欢的角色,我就快进。我心里也明白这样不好,会少了很多体验,但有时又会觉得,为什么要为那些吸引不了我的事物付出时间。对我这种情况,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回答一:
你好所有人,
我觉得我大概也有你所说的阅读困难症……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所以我先抛出“干货”讲明我的观点:你所自动过滤的那些信息,就是毫无意义的不需要花时间“体验”的东西。
在国外上大学感受最不同的就是这边的写作课,老师说我们必须把观点开门见山地陈述出来,然后每个分论点也必须直接讲出来,然后再陈述为什么分论点make sense,然后再总结你的分论点是什么……然后最后再再总结你全文的观点。所以导致我现在看文章也是直接想找出观点,分论点,然后其余的论述就懒得看了有时候直接自己脑补。
另外我电视也不能看长篇剧,所以国内的剧我不看韩剧更不要说,我只能看短短的10集日剧,自从看了精湛短小的日剧之后,再也没法看其他了。网上下载小说也是,发现超过20万字我就不想再读了,还不如去看个故事梗概。
但是我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的,我认为有时候的确很多剧都剧情拖沓,很多书的文字其实也是拖沓,有时候很多长篇大论其实说来说去就那么一个观点,看多了都没意义。我仍然坚信,我的眼睛会被真正优美的文字打动,要是遇到真正值得一看的长篇小说或者巨作,我肯定能够坚持读下去。
而且我觉得有时候你快进啊你自动过滤某些信息,是因为你知道这些信息将会朝着什么方向进行,你才会过滤掉吧。打个比方说电视里的一些弱智男女争吵过程,这种故事你一般知道它会朝着什么方向进行下去,你也能猜到最后的结果,所以这个有什么值得“体验”的呢,这些东西必须快进嘛。
好了,我觉得作为有阅读困难症的提问者可能会过滤掉我上面讲的东西。所以我再次申明我的观点:我所自动过滤的,都是不值得一看的。(←啊,好自大……)
回答二:
我觉得这似乎能够扩展一下 不仅仅局限于阅读啊,工作啊,有时候也很难集中精神!话说现在不是有各种app是帮助你【按在】那的么?很著名的一个叫番茄什么……十五分钟内不被打断 持续做一件事情。另外,其实我本人也有这个困惑,很难静心阅读,求破…其实我知道是自己心不静啦…(捂脸跑开^_^)
回答三:
阅读困难症谁都会有吧,我对于那种纯理论性的书籍和传记一点兴趣都没有。对于他们,一点练坚持下去的欲望都没有。阅读,就是看自己想看的,没必要去看的,现在我感觉阅读是去让我接触一些新的事物,现在阅读的app有很多,我就一直在用单读 简书还都不错,推荐给题主。不过看书就只看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比如说,我现在正在看《迷雾之子》这种类型的书,阅读哪有那多要求,跟着感觉走吧。希望有所帮助。
各位,安好。
回答四:
我倒觉得这样挺不错的,可以选择性阅读。我觉得你这样就能鉴别出自己喜欢的书吧。
而对于说要好好看一本书,我觉得你可以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环境一个充足的时间,告诉自己,这星期就看这本书了,不急,然后慢慢看,慢慢静下心来看,也许有帮助。
回答五:
昨天的问题没有回答。。。各种加班,已经晕了。来不及思考。不好意思。
对于今天的问题,想不到大家都有这个困惑。我和题主一样,也有阅读障碍。
至于好的建议,其实我自己阅读时间,阅读量都不够。感觉自己的稀饭都还没有吹冷。
建议考虑下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书或者杂志开始吧。有兴趣的书,总是容易集中精力一点,不会计较繁杂过程或者情节。小说的话,最好从短篇着手。之后再慢慢过渡。总之,积累很重要。积累多了,阅读习惯重新养成,就好了。
还有,安静的环境,也有利于阅读。
顺便牢骚一下,我现在的工作,也是类似的,需要很快的看资料,抽丝剥茧,对细节扣得不够。记忆力还特差。。
回答六:
Hi所有人!
我直接说一个方法吧!叫“有输出的阅读”。
意思就是每一次阅读都要有一个输出,输出的形势有很多,从易到难:一条朋友圈分享、画一张思维导图、整理读书笔记、写一篇文章、将书送给一个朋友并谈谈这本书、按照书中提到的内容进行一次实践等。
当你需要将书的内容内化成你的思考,并输出出来时,你不只是在阅读书,而是与书的作者进行不断的思想对话,因为不只有作者对你的输出,也有你对TA的反馈。
虽然这样读书会更累,但它就像读100本无太多收获与触动的书和10本让你刻苦铭心的书的差别,后者的价值远远超过前者。另外,当你坚持下去后,“输出”会成为你的一个习惯,它会变得没那么难,而且你会发现,当你输出之后,它不会因为你的阅读结束而结束,对它的阅读和思考,会继续在你的生活中延续。
题主回应:
谢谢大家的解答,我一直以为有我这种困惑的人很少。(瞬间有种吾道不孤的赶脚。)
第一个朋友 ,你的建议我认认真真看了好几遍,因为里面有干货。想想我快进的剧基本都是国产剧,看美剧很少快进。我真正觉得好看的书,我也是认真看的。我过滤掉的,都是潜意识里觉得不值得的。那我下次要做的就是在过滤和弃掉的时候更果断点,不要浪费时间。(在这个泥沙俱下信息量过于混杂的时代,我们要有对自己眼光的自信……感觉会被打……)
最后一个朋友,你提的“有输出的阅读”非常好,(崇拜脸……)
祝各位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