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经过生活的升华与洗礼,更能意识到健康的重要,也是愿意为健康付出努力的人群。但是对于怎么保持健康的信息来源不足,需求与现实就出现了强烈的“鸿沟”,比如说锻炼身体这个事。
在户外,每天看到坚持锻炼的人,以老年人居多,风雨无阻,甚至是雾霾天,公路旁…细想,这样的锻炼是健身还是伤身?也有人,因为害怕摔跤而不敢运动,也有人不屑走走停停,追求较“猛”的锻炼等等。对于老年人锻炼,说说我的看法。
1.老年人应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
运动可以增加老年人的身体灵活性、柔韧性及力量,增强心肺功能,愉悦身心等等诸多好处,所以在能力范围内,应坚持规律的进行身体活动,避免静坐或静卧的方式。对于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这个建议更有价值,因为,适当的运动是慢性病的防治方法之一。
2.老年人运动以低强度为主。
老年人锻炼,结合安全等因素,要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并不是强度越高越好。
有研究发现认知能力的提高和锻炼强度、智力活动对脑部刺激强弱的关系不大,而在于做还是不做。只要不是坐在那里,随便干点什么都能改善认知能力,提示动的生活方式可能起最主要的作用。另一项研究发现无论温和运动还是剧烈运动,锻炼越多的人,脑白质病变就越少。证明是锻炼本身而不是锻炼强度在增加脑部健康上起主要作用。
根据这两项研究的结果,老年人最适合的锻炼是低强度的体力活动,而且要让自己处于经常活动的状态,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避免久坐,坚持下来就能从身体健康状态及认知方面获益。
3.运动注意加入力量锻炼
低强度的运动常被老年人接受的有快走、慢走、徒步走、舞蹈等有氧运动,在运动中还应注意加入力量锻炼。最典型的力量锻炼是举哑铃或仰卧起坐、俯卧撑、上下蹲起、拉力器械等。这些运动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肌肉,让相应部位肌肉的重量或力量增加,对关节稳定和骨格健康起到关键作用。
肌肉衰减综合症是老年人的高发病,使老年人身体虚弱、僵硬,容易跌倒。而力量锻炼是有效减缓该病进程的方案。
肌肉还能提高代谢避免肥胖,预防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等多种慢性病;肌肉能增加免疫力,使身体更结实。
力量锻炼简便易行,不特别要求技术或场地,可以固定地开展。力量锻炼无须大段时间,一般每个肌肉群每次且做 10-20个动作,每天只做3-5组就够了(当然,要根据个人情况,原则是感到用力或酸胀,但运动后不会很痛),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或功能不全的老年人,进行力量锻炼之前要咨询自己的医师,看是否适合负重运动。
如沙包、登山,爬楼梯、搬东西等也属于力量锻炼,有助于增加肌肉,但这些项目容易磨损膝关节,或受力不均,出意外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4.安全锻炼是基础。
安全锻炼包括:
①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运动损伤),做好运动防护(适合运动的衣服、鞋子等),避免运动损伤,注意运动后的放松(这个特别重要,很多人认为运动中会有损伤,其实运动后“损伤”还在继续,所以运动后放松及护理很重要,如泡脚、肌肉放松活动、按摩等);
②包括安全的运动环境。应选择没有污染源,路面情况良好的环境;要认识到,不是只有户外才能运动,对于身体条件不允许外出或处于安全等考虑,可以采取适合室内的运动。
③避免在雾霾天进行户外活动,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如力量锻炼。
④避免运动意外。如摔倒、碰撞、扭伤等。不少老年人肌肉力量下降、平衡不好,稍稍不注意,很容易摔倒,一摔倒就可能骨折,也许从此瘫痪在床。所以做好安全运动很重要。
5.平衡不好更要锻炼。
前文提到,老年人肌肉力量弱、平衡不好容易摔倒致骨折等问题,的确会使不少老人不敢运动。其实,肌肉力量减弱、平衡不好,更要锻炼,但要做好安全措施(如前文)。
不是因为平衡不好而不能锻炼,而是因为不锻炼的原因而导致平衡不好。肌肉力量同理(前面已述)
研究发现,锻炼不仅不会增加老年人摔倒的风险,反而能够减少老人摔倒的风险(如肌肉力量增加)。
锻炼能够增强老人的运动能力、灵活能力和平衡能力,增强防病能力、减少患各种慢性病的风险。还可以维持健康的体重。尤其是最后一点,所谓千金难买老来瘦,锻炼胜过千金。
所以,生命不止,运动不息。
参考资料:
王兴国《吃的百科》——老年人需要力量锻炼。
京虎子,老年人怎么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