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成都地铁诬陷偷拍案迎来了二审。
二审的结果,依旧是受害人“追风小叶”败诉。
作为男性同胞,我有些失望,但也有些欣慰。
失望的是,男性的权益,在女性的力量面前,似乎过于弱小。
欣慰的是,托小叶的福,这件事至少能被全社会关注到。
小叶的法律手段穷尽了,都没有成效,那就要倒逼全社会去反思法律的公信力了。
01.地铁诬陷偷拍案概述
小叶被诬告偷拍这件事要从2023年6月11日说起。
那天,小叶正常乘地铁回家,但在地铁上时,自己鞋子上的铁片反光,引起了坐在对面的两个女生的注意。
两个女生不分青红皂白就指出“那是摄像头”,小叶一开始也是陷入自证陷阱,脱下了鞋给她们看。
但她们很明显想把事情闹大,最终惊动了地铁方和警方。
小叶被带到了墙角,像一个犯人一样被控制住。
尽管后来警方做出了“未偷拍”的结论以结案,但诬告明显侵犯了小叶的人格权。小叶要求女生公开道歉。
后面经过了多次调解,两个女生就是不愿露面。
唯一写的道歉书,字里行间没有任何诚意。
现在的社会,诬告的成本很低,但受害人维权的成本很高。
为了给自己维权,小叶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女友。
为了给自己筹备经费,他没有用泼天的流量去直播带货,而是先发视频向粉丝们征求同意,得到大家鼓励后,才开始直播带货挣点钱。
两年下来,小叶的头发都白了。
好在,他现在的女朋友非常支持他。
去年一审结果不乐观,他和委托的律师又开始研究二审。
好不容易等来的二审,却依旧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结果。
02.其他类似性别对立案件
不仅仅是小叶,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于给女性违法洗白的现象。
比如2023年9月,在长春239路公交车上,也发生了一起诬告事件。
诬告的女生在小红书上发了一篇小作文,企图占领舆论高地。
但面对质疑时,她居然还说了一句:“请相信女生的第六感!”
言外之意就是,她想的一切都是对的。她想怎么样,别人就得听信她,法律也得给第六感让步。
被诬告的男生(网名“洗汁狼”),和小叶一样,选择死磕,誓要让诬告自己的那个女生付出代价。
再比如,去年双十一前夕,刘强东为了在双十一期间做营销造势,居然请了一个极端女拳来做产品代言人。
这位极端女拳就是杨笠——曾在脱口秀节目上公开抨击男性,传播了一系列“男人都是废物”“男人都很蠢”这样的观点。
熟悉京东的朋友应该知道,京东的电商生态就侧重于电子、数码等品类,而这些品类的消费者,明显是男性居多。
只不过这一次刘强东玩脱了。
男性消费者们看到刘强东“不当兄弟”了,纷纷也选择“不当兄弟”——把京东金融里的理财全部提出来、注销京东账号,誓死不为刘强东贡献一点销售额。
想吃男性群体这碗饭,又破坏男性的情绪价值,没有兄弟会当冤大头买单的。
刘强东最后傻眼了,无奈选择取消和杨笠合作。
但为时已晚。
还有前段时间武大图书馆的诬告事件。
肖姓男生只是因为下体瘙痒才抓挠,而诬告的女生杨景媛却是早有预谋,看准了猎物。
毕竟没有人会闲着没事拿手机连续拍摄别人下体一两个小时。
表面上是优秀的学姐,然而内心却是一个吃人的恶魔。
武大给出的处理结果,居然是处分这个无辜的男生。
虽然后面法律给了男生清白,但这个事件的影响,可不会因为法律的定调而结束。
网友们明显不买账,纷纷对武汉大学集火,深挖武大的瓜。
结果,这一挖,挖出了惊天的秘密。
杨景媛上传到知网的论文被网友们大量下载,发现论文存在大量瑕疵和错误。
无中生有造出个“离婚法”,新中国成立时间1949年写成1049年,照搬参考文献却不标出处……
而武大还在不断包庇,甚至允许杨景媛再修改。
武大学术腐败,这对于一所双一流高校而言,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当然,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这里不再赘述。
03.面对诬告,我们该怎么办
呼吁修法——铲除极端活动
尽管我认为人要遵守法律,要优先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但要使法律存有公信力,仅靠社会层面的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是远远不够的。
极端女拳在国外的发展更凶猛,甚至影响到了一些国家社会的运转。
8月20日,俄罗斯杜马下议院审议了一项法案,将所有宣扬极端女权主义的活动全部列为极端主义。
如果通过,那么以后所有极端女权的言论,将被视为恐怖活动。
我觉得我们的法律可以借鉴这一条,将极端行为定义为恐怖活动就行,相应的罪行也按恐怖主义来判。
因为极端言论往往是群伤技能,针对的是整个社会,影响力真的不亚于一般的违法犯罪。
运用非法律手段
法律不是万能的,有的受害人权益没有办法用法律维护,那就只能寄托于非法律手段了。
比如:以牙还牙。
前几天看到一条短视频,一个女子在公交车上,污蔑80岁的老大爷。
结果这位大爷不惯着她,直接进行了物理还击,还搭配言语攻击:“你长这么丑!”
言外之意就是,我一个80岁老头,还需要你一个小姑娘来养眼吗。
此外,公交公司的监控也证明了大爷是清白的,大爷又因为超过行政拘留的年龄界限了,最终只罚了点钱。
打人犯法,但既然骂人、诬告这种语言手段不犯法,那我们也不妨灵活运用来反制对方。
比如:“我女朋友比你漂亮多了,谁稀罕你!”“没公主命,就犯公主病是吧!”“说实话,日本AV都比你强!”
如果对方拿手机拍视频想玩舆论,那么自己也要跟进。这样,可以让信息对称,避免单方面断章取义。
如果流量不够,可以请一些高流量账号借势。
04.个人想法
小叶的二审败诉,其实往深了来看,并不是件坏事。
因为这件事,深刻阐释了“法律不是万能的”这一残酷的现实。
在学术研究领域,证明一条路行不通,与证明一条路行得通有同等的意义。
“追风小叶”昨天在B站发布了二审败诉的感想视频,截至写稿时,播放量177万,评论量2.6万,点赞数37.7万,转发2.6万。
这个影响力,足够让我们的社会进行深思了。
法律层面的事情,还需要我们的人大代表多给点力。
我们的社会进入老龄化,一方面是因为巨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其实就是因为两性矛盾陷入了深渊。
女的被个别男性侵害,于是一棒子打死所有男性。
男的被女拳们搞怕了,生怕某一天走在大街上就被某个女拳一口吃掉,干脆直接不接触女性。
大家纷纷以不恋爱、不结婚来表达自己的抗议。
此外,因为女拳们的骚操作,比如:把工作甩锅、仗着法律赋予的权利,各种请假、翘班,工作丢给同事,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再招女性。
因为隐性成本太大。
这就导致正常女性的就业权利受到了损害。
当然,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整个社会的“双标”舆论风向一直不能纠正。
因为过去社会对男性进行了各种道德绑架:“你是男的,你要让着女的”、“女士优先”、“你是绅士,要大度”等等。
原本这是正常的社交礼仪,但却被滥用了,这就导致女性能轻松将男性拿捏。
男性敢侵犯女性,整个互联网会立马炸锅,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他。
但女性侵犯男性,似乎整个互联网社会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女性肆意妄为。
女性受到男性侵害想维权,那效率绝对是高高的。
而男性受到女性侵害想维权,那效率简直比蜗牛还慢,甚至杳无音信。
更有甚者,他们不想着解决问题,而是要解决掉“提出问题”的受害男性。
女拳不是在鼓励女性成长,而是在挑拨两性关系,让双方自相残杀。
小叶的事情是社会的一角,但如果不能引发社会重视,相信有一天,在蝴蝶效应的作用下,整个社会都会付出代价。
这不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