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听家庭教育课,老师播放了这段视频,当时因为我没有戴眼镜,看不到下面的中文翻译,也听不懂英文。所以回到家,我从抖音里面找到了这个视频。这个视频标注着“本杰明·桑德”大师的视频,英文是这样写的:
Benjamin zander
interpretatious of music lessons for life(如视频右下角)
大家也可以通过在网页上搜索看到这个视频,视频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本杰明用他自己的方式鼓励一个小女孩改正小提琴中的错误,让她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很大的进步,并且告诉这位看似华裔的妈妈不要把你的焦虑传递给你的孩子,你唯一的任务就是鼓励孩子做个开心的人,而她真正地快乐起来就能在最好的状态里勇敢地做最好的自己。
老师让我们欣赏这个视频,就是想告诉我们,我们的民族是个内敛而谦卑的民族,当有人夸奖我们的孩子时,我们经常抱着谦虚的态度,像这里面的妈妈一样,老师问你认为你的女儿长得漂亮吗,她说:她爸爸认为她漂亮,而我不认为。当老师问她:你认为她演奏得好吗?她回答:不。
老师说:好孩子就是夸出来的,我们相信孩子认可孩子,一定要表达出来,让孩子真切地感觉到。
当这位大师听到妈妈的回答全部是 NO时,他很郑重地对妈妈说:让我告诉你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你的焦虑正在映射在你的孩子身上,如果我是你,我会说:她是世界上最美丽动人的孩子,她做得非常好,她带给我的只有快乐!你焦虑,那么你的孩子将来也会变成一个焦虑的人,她一直一直都没有笑过,你唯一的任务就是鼓励她成为一个开心的人,她开心起来了,她就会达到最好的状态勇敢地去做最好的自己。
这是多么深刻的一段话啊,做为一名老师,他一直都在通过孩子的表情关注着孩子的内心,从孩子做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一个孩子看不到笑容,也许在我们看来再正常不过了,我们可能只解读为是孩子的紧张使然。而当本杰明与妈妈简短的沟通后,就告诉大家这是一种不快乐的情绪,是父母焦虑映射的结果。这不才算是真正的家校沟通吗?
我还注意到了太多的细节——
一、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做自己的主角,给他舞台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
与小女孩交流时,本杰明一直都是用“you","you need to look at your fingers?""would you try one more time?" 你需要…… 你想要……始终是在征求的语气。而只表达”我“的感受,“I love that better works better it moves more right.""That's for me the only thing that worries me about her."——“I love,I worry".就好像是最好的朋友一样,没有任何有关权威的要求、命令、逼迫,只有你怎么做会令我是开心还是担心。
当小女孩演奏的声音小时,本杰明并没有直接提出孩子演奏的声音小,而是说如果钢琴演奏得轻柔一些,她的声音会更突出,因为是一个孩子在演奏,因为没有全尺寸的小提琴。当孩子在演奏时,他始终是在旁边给予积极的鼓励与适当的提示,而始终让孩子成为唯一的焦点。
而我们的教育呢,在家家长是主角,控制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是未来的规划。在学校老师是主角,拼命地填鸭,孩子们却在被动地吞咽色香味都略显平淡的食物。有些孩子似乎只有从游戏里面可以找到一些主角的感觉。
二、鼓励并非是不谦虚,更不是说谎,谦虚更有它的用武之地。
当小女孩演奏完,老师很热情地表扬她:你演奏得非常地美妙!当妈妈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所有都说NO的时候,本杰明说:如果我是你我会说,她是世界上最美丽动人(gorgeous)的孩子,她是最棒(the most wonderful)的孩子,她做得非常(fantastically well)好,你带给我的只有快乐。而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这样做对,那么做错了,你不听我的话让我不开心。
我们的家长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吧,这不是言过其辞嘛!而这,很明确地告诉你,并不是在说谎。不能从孩子的年龄和角度去欣赏、鼓励孩子,这绝对是我们成人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太小了,无法启动同理心,无法领略和接纳尚且在成熟中的美好,无法认清生命成长各个阶段的规律,无法放下对未来过高又茫然的期待,所以,只余下焦虑悄悄滋长。
当本杰明想说孩子慢了一点是这样说的:I think I may be wrong but I think this is a little bit slow.我认为 ,可能我不一定对,但是我觉得,你有一点慢。
他把谦虚的态度用在了提出意见之前,显然孩子就非常容易接受他的看法,没有一丝反抗或者沮丧的情绪。"a little bit "、"a biny bit" 这些词语把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缩到最小,“the most”把孩子的优点无限地放大,他始终把保护孩子的自尊放在了第一位,这样孩子价值感就很自然地提升上来了。
西方的很多国家个人都持有枪支,也会偶见枪J案,而中国是个安全和谐的国家。令人不解的是,他们的孩子十几岁就可以结伴远游,甚至一个人去国外,而我们的孩子很多上学还要接送。因为强大的自信,因为内心的自由,因为父母的信任与放手……
三、家长的焦虑是罪恶的杀手,会残蚀孩子自由快乐的心灵,扼杀孩子的成长动力。
父母始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他们在父母的映射中找到自己的样子。我们充满焦虑,孩子必然在镜子中看到了不够好的自己,缺乏能力的自己,不自信的自己,不被信任的自己,价值感低的自己。这些心理将指导着他们做着消极的行动,然后再通过失败的结果告诉自己确实不行,如此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必须要从体内挖出焦虑这颗毒瘤,而这,并不是简单地对自己说“从现在开始,我不焦虑了”,就可以的。而是,我们必须要强大自己,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广阔起来。面向波涛澎湃的大海,苍茫无垠的大地,浩瀚神秘的宇宙,我们自然能体会到自身的渺小,困境的微不足道,我们自然可以用敞开的心扉、流动的爱,强大的心灵来淡然地拥抱不完美的自己,坦然地接纳当下的困境,放下对未来执着的恐惧,放下所有的焦虑,全身心地将注意力投入到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