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景山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译文:
再往北二百里,有山名为景山,山上蕴藏着优良的玉石。景水从此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海泽。
26.题首山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译文:
再往北一百里,有山名为题首山,山上蕴藏着玉石,也有许多石头,但没有水。
27.绣山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药、芎䓖。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鳠、黾。
译文:
再往北一百里,有山名为绣山,山上蕴藏着玉石、青色碧玉。山中的树木以栒树居多,而草以芍药、芎䓖居多。洧水从此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鳠鱼和黾蛙。

28.松山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译文:
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有山名为松山,阳水从此山发源,向东北流入黄河。
29.敦与山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溹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泜泽。
译文:
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有山名为敦与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蕴藏着金属和玉石。溹水从敦与山的南面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泰陆水;泜水从敦与山的北面发源,然后向东流入彭水。槐水也从此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泜泽。
30.柘山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译文:
再往北一百七十里,有山名为柘山,山南面蕴藏着金属和玉石,山北面蕴藏着铁。历聚水从此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洧水。
31.维龙山
又北三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礨石。敞铁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大泽。
(1)礨(lěi)⽯:⼤⽯。
译文:
再往北三百里,有山名为维龙山,山上蕴藏着碧玉,山南面蕴藏着金,山北面蕴藏着铁。肥水从此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皋泽,水中有很多大石头。敞铁水也从此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大泽。
32.白马山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
译文:
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有山名为白马山,山南面有很多石头和玉石,山北面蕴藏着丰富的铁,还有丰富的赤铜。木马水从此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虖沱水。
33.空桑山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虖沱。
译文:
再往北二百里,有山名为空桑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冬天和夏天都有积雪。空桑水从此山发源,向东流入虖沱水。

34.泰戏山
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䍶䍶,其鸣自詨。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水。液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水。
(1)䍶(dōng):传说中的兽名。
译文:
再往北三百里,有山名为泰戏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和玉石。山上有一种野兽,样子类似羊,却长着一只角、一只眼睛,眼睛在耳朵的背后,名为䍶䍶,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虖沱水从此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溇水。液女水发源于这座山的南面,向南流入沁水。
35.石山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虖沱;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译文:
再往北三百里,有山名为石山,山中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和玉石。濩濩水从此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虖沱水;鲜于水也从此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虖沱水。
36.童戎山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液水。
译文:
再往北二百里,有山名为童戎山,皋涂水从此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溇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