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当首先在思考的领域里成为劳动者。
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的掌握知识上去了——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一个人到学校里去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它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但是,我们还常常会看到那些被无力胜任的死抠攻克的苦力折磨着的活死人。
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的脑力劳动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2/3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说实在的,思维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这本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去,那么学习对于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也应当向教师指明这一方向。
怎样才能使思考、认识、发现、理解和求知的需要,成为一个人的最主要的精神需要呢?
这里就需要使用教师的智慧。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只有教师才有可能像学生揭示出:思考,这是多么美好、诱人而富有趣味的事。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那种热爱自己的事业而善于思考的教师,才有力量使教室里保持肃静,使儿童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用心的倾听他的每一句话,才有力量激发学生的良心和羞耻心,这种力量才是一种无可争议的威信。
反思:那些在教学上有着自己一技之长,有着自己真才实学的老师,会让孩子们从心眼里佩服。他们的每一堂课都是那样的激情四射,活力满满,全情投入。孩子们被老师传授的知识所吸引,也被老师的独具魅力的讲解所折服。他们的注意力都关注在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讲授的内容上,没有时间去关注其他或腾出时间扰乱课堂。很多时候当我们说孩子在课堂上扰乱纪律时,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是如何对待所传授的内容的:是精心准备还是敷衍了事?
那些没有什么东西好想,学生也感觉出他没有什么丰富思想保障的,老师确实是很可怜的。我们依靠思想,也只能依靠思想,才能够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的思想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的思想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制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