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立交桥本来是为了缓解拥堵,但在河南郑州,刚刚通车两个多月的陇海路-中州大道互通式立交桥却变成了新“堵点”,1公里的路程,常常要花上半个小时才能通过。郑州市规划局已会同交警、建委、城管等部门现场勘验拥堵原因,并决定在10月10日前完成一系列交通优化措施。(大河报9月21日)
郑州市相关部门归纳了此处拥堵的三大原因,第一是“井字+环形”快速路系统尚未全部建好,第二是机场高速中州大道沿线分流系统尚未形成,第三是附近地面道路渠化及配套设施还未完善。客观地说,这三个原因在单独意义上都能成立,但合在一起就难以成立。因为立交桥建设是一个座城市的系统工程,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这一定要取决于周边交通环境的相对状,而任何立交桥的建设,都要遵从“最大化利用周边条件”的原则,也就是够多大条件,办多大的事,而不能为了一座桥而大拆大改周边环境。
但是,郑州市相关部门归纳出的三大原因,其表达的核心意思,即等到周边相关配套都达到了完善成程度,也就不会再出现拥堵了。然而,就这三个原因来说,哪一个都不是短时间可以完善的,虽然这座大桥花了6.5亿,但如果完善那些条件,投入恐怕会是个更大的数字,因为那三个原因涉及到更大的面积和更长的线路,因而,那根本难在短时间内起到想象中的效果。
城市建设,是一盘大棋,先走哪一步,后走哪一步,应当有着科学合理符合现有条件的综合规划。这既是出于成本上的考量,也是出于对现有资源、条件最大化利用的考量,因为成本不是无限的,同时,城市建设本身也不应该给现有交通状况带来严重影响。城市永远都会处在不停地运转之中,不可能停下来等着某一项工程的完善,因而所有的立交桥建设在规划之初就应当考虑到现有条件的承载力,并充分利用这些承载力,实现立交桥建成后的无障碍过渡。
因而,郑州市相关部门归纳出的三大原因,其实都是之前应当做好的衔接铺垫,而不应当是后来的全线找补。而相比之下,在相应的衔接铺垫没有到位之前,这座花6.5亿新建立交桥就是一个脱离科学规划生不逢时的“早产儿”。然而,这什么它会提前出生呢?大家知道,在城市建中,每个大型工程都会有开始的“奠基典礼”,而到工程结束后,也无一例地都会有诸如“竣工典礼”、“落成剪彩”之类的光鲜仪式。这些初头露脸的事,当然会成为一些领导展示政绩的机会,而这座花了6.5亿的立交桥,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政绩,因此,在一些领导们眼里,它早出生就会给自己早带来政绩上的加分。
虽然,郑州市相关部门归纳了此处拥堵的三大原因,但其实这都不是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则在于当地在规划之初,就脱离了城市建设应遵循的科学性、步骤性,和循序渐进性,随意地按着自己的心思走着城市建设这盘共公大棋。而与此同时,一些部门领导的政绩观也出现了早产、催产、面对政绩玩“赌博”的心理。因而,郑州6.5亿新建立交桥成为了“堵王”,其实也是一些领导对政绩玩“赌博”心理的现实化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