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贾淑林老师认识三年了,儿子在寒暑假会跟着贾老师学习,儿子对贾老师很信服很尊敬,每每跟着贾老师也会有进步。
有亲友的孩子想报补习班了,我也会推荐给贾老师。同样好评不断,这让我对贾老师也充满了好奇,贾老师是用了啥魔法,很多难弄的学生到了贾老师这儿都好像换了一个人?
一个朋友的孩子上初三,成绩比较差,跟不上学校的进度,初一初二都不愿意补课。
这次寒假孩子突然跟妈妈说他要补课了。
朋友给他找了寒假班上了两天就不去了。
朋友跟我说是不是孩子不想去,还是懒,找的借口?
我说培训班不行咱就换,可以去贾老师那儿试试。
朋友带着孩子就过去了。
没料到从来不住校的孩子到了贾老师那儿竟然愿意住那儿,学习强度比学校的大多了,也毫无怨言地上下来了。孩子还跟妈妈说:“这边的老师就是行,以后就跟着贾老师了。”
还有一个学生小明,这两年断断续续请假在学校上不成,光一个理发问题就让妈妈很头疼。
眼看今年也要参加中考,小明还是请假在家。
小明跟过贾妈,小明妈妈没招儿了,求助贾妈。贾妈说:“你就跟小明说,带他来找贾妈做个学业规划。”
小明竟然答应了,跟贾妈聊得很愉快。贾妈先肯定小明还愿意学习还愿意考个好高中的目标,然后怎么去行动呢?最终是不是不能坐家里干等?愿意不愿意去学校?
小明不愿意去原来的学校。
贾妈说那只有两条路,一是报班儿补,二是咱换个学校。目前没有适合咱的班儿,你愿意换学校吗?找个匹配度高的学校过渡一下?
小明很愿意。
贾妈就动用自己的一切资源,给小明找好了学校。
学校也有个要求得理发。
小明妈说这可咋办?小明的头发都飘逸两三年了。
贾妈说:“看我的。”
贾妈领着小明到理发店,小明说稍微理一下。
贾妈说:“好的,咱可以理少一点儿,我也可以给你带到学校,但问题是我离开之后,人家教务处查到咱了,咱还得出来理是不?你看是现在理出来标准,还是查到了咱再出来?”
小明想了想说:“那就理到标准。”
理完发贾妈给了小明足够多的情绪价值:夸他男孩儿露额头就是吸能量的,头发一剪人都精神多了……
贾妈这一波操作惊呆了小明妈:谁都不服,就服贾妈。
孩子们为啥都愿意听贾妈的?愿意服从贾妈的管教?
贾妈给了他们足够多的爱。
得知哪个孩子没吃早饭,贾妈那儿零食没断过,指定得给孩子弄点吃的。孩子们有一点儿进步,贾妈都会满满地鼓励。不仅精神鼓励还设置奖学金,鼓励孩子们自己跟自己比。
有的孩子成绩不是太好,还容易受影响。贾妈是因材施教,成绩差不多的分到一个班。家长就担心送到贾妈这儿,孩子跟他一样的学生在一起会受影响。
有这担心的家长最终都把心放在肚子里了。
确实有些学生刚来的时候比较捣乱,但贾妈会一对一耐心引导。一般两三天都服帖了。也有个别的屡教不改。曾经有一个学生说:“我就这样,反正我妈给我交钱了。”
贾妈义正词严地说:“你妈是交钱了,但我可以不收你这个学生,我宁可不挣你这个钱。你妈交钱和你的学习,以及收不收你这些是三方的事。如果你在这里不学习,明天就不用来了,贾妈这收的是要提分要上进的学生,而不是来混日子的!”
孩子秒变老实了。也确实有还不听话,还捣乱的,贾妈直接开除,不是你交了钱我都让你呆着。
所以贾妈这学习氛围好。
贾妈不仅把自己的儿子培养进了北大,把无数学子培养成名校,上交给国家,更是在退休后这二十多年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用在了教育事业上,为下一代的孩子们继续发光发热。
贾妈深得孩心源于她兼具大爱之心、情感智慧、严慈相济与引领有方法。她既能以长辈的慈爱满足学生的即时需求,又能以战略家的眼光为他们的未来铺路,同时以包容的态度消弭所谓的“差生”偏见。这种多维度的关爱,使得她在多年的辅导历程中,成为孩子们心中不可替代的“贾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