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换风格了,而且还学会了标题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我们学生时代就学过的一首诗,这首诗也因为起句的恢宏意境,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事实上,张九龄不仅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更是大唐王朝著名的贤相,因为唐玄宗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间接地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现在就让我们来扒一扒这位了不起的诗人兼宰相的一生是怎样的。
1 出生于N线小城的寒门贵子
相传,张九龄出生时,他的母亲曾梦见九只仙鹤自天而下,飞集于庭,所以为他取名为“九龄”。
张九龄生于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那时候的广东和今天不一样,还没有一位老人在那里画下一道圈,那时的广东属于崇山瘴疠的边远地区,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相当于现在不知名的N线小城。张九龄也是岭南入朝为相的第一人。
张九龄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基层工作人员,祖父做过县令,父亲做过县丞(就是县令的助手),相对于那些世代簪缨的世族大家来说,算是寒门庶族了。
张九龄就是这样一个寒门贵子,他7岁就能写文章;13岁上书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看了他的文章后,感叹道:“此子必能致远!”
25岁时遇见贬谪路过韶关的宰相张说(yuè),张说同样也很器重他,誉之为“后出词人之冠”,后来张说曾多次向朝廷举荐张九龄,两人又都擅长诗赋,在文学史上并称“二张”。
2 10年4次中举
702年,张九龄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
唐代科举考试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即来自中央直属学校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的学生;二是贡生,指不在学校学习而自学有成的人。
现在不是有个“中产阶级焦虑”吗?要扎根北上广深、让孩子拜名师、读名校,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殊不知,张九龄就是这样一个输在起跑线上的人,张九龄家没有条件送他去京城名校学习,他是以“贡生”的身份参加科考的,这在当时是“深以为耻”的事,处于鄙视链底端,所以即使后来他身居高位,依然自称“岭海孤贱”。
但这些都不妨碍他成为学霸,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正值沈佺期任考功员外郎(即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沈佺期看了他的试卷,大为称赞,一举得中进士。
没想到两年后,沈佺期因在出任考功员外郎期间受贿,张九龄之前考中的进士遭到非议,武则天听说了,诏令中书令李峤重试,没想到,张九龄再次拔得头筹。
大概是觉得自己的才华无处安放,张九龄没事就参加考试玩儿,就像现在我们没事打王者荣耀一样——看看,这就是学霸与学渣的差距(流汗.jpg)。
707年,张九龄应“材堪经帮科”及第,擢为秘书省校书郎(负责校订书籍的官员)。
712年,玄宗即位,张九龄又应“道侔伊吕科”及第,迁左拾遗(谏官)。
十年之内,张九龄连续四次登第,要知道,那时候的进士录取率只有1-2%,换作今天,清华北大分分钟被他秒成渣渣,假如你是他的同学,会被碾压到直接怀疑人生……
还好我们不是他的同学。
(也有观点认为,张九龄没有参加李峤主持的重试,只参加过3次科考)
3 要致富,先修路
拾遗是个谏官,八品,字面意思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陈子昂、王维、杜甫等都曾担任过这个职务。
这是个容易得罪人的差事,相当于天天给当权者挑刺,当时宰相是姚崇,张九龄向姚崇建议“远谄躁,进纯厚”,就是要远离阿谀谄媚、只想着升官的人,多多任用忠厚善良的官员。
姚崇很不爽,难不成还要你一个八品小官来教我怎么做宰相吗?成天给他脸色看,张九龄也感觉到了,天天看人家脸色也挺没意思的,于是便称病告归,回家侍奉老母,这一年张九龄38岁。
张九龄回家也没闲着,咱们今天不是天天喊“要致富,先修路”吗,1000多年前的张九龄就预见到了。
他的家乡韶州,一直是两广进入中原的门户,但是这中间横亘着大庚岭,连绵百里,山道险峻,让人望而却步,张九龄于是向玄宗献状,请求开凿大庚岭路。
他在调研报告中说:道路开通后,什么土特产、鱼盐海鲜、象牙犀角,都可以生意往来,既可供宫廷使用,又可以发展经济、提高GDP、增加税收、创造就业、发展旅游业……
玄宗听得心花怒放,委任他为项目经理,他也不辞辛劳,跋山涉水、亲临现场。
大庚岭路开通后,很快成为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不仅岭南地区的土特产,还有从海路来的贡品,诸如香料、象牙、珍珠等等,都是通过这条路运往中原。
这条路一直被后世延用1000多年,成为历朝历代的经济命脉。古道上也是一片繁荣:“长亭短亭任驻足,十里五里供停骖,蚁施鱼贯百货集,肩摩踵接行人担”。
历代官府也不断对这条路进行修缮,在道路两旁种植松树和梅树,直到清末,粤汉铁路、雄余公路的开通,才接过大庚岭路的重任。
如今,大庚岭古道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沿途松梅古木参天,还有诗碑、山亭等古迹,后人于路旁为张九龄立祠,以纪念这位功阙至伟的开路功臣。
怎么样,约吗?
4 开元最后一位贤相
2年后,张九龄奉诏还京,当时,朝中以张说、姚崇为代表分为两派,张九龄身处其中仕途也是几起几落,后来由于张说生前的推荐,731年,玄宗拜张九龄为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 2年后升为宰相。
这时候,玄宗已经在皇位上当了20多年劳模,20多年如一日,想想这样的人生也是蛮乏味,如今他想透了,要换个活法。
于是开始迟到、早退、喝酒、K歌(后来还专门请李白给他写歌词)、把妹、结交不良朋友,简直就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中年。
张九龄曾上疏过很多富有先见之明的谏言,他识破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奏请诛杀安禄山;反对任命李林甫为相。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可玄宗觉得他们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好基友,天天玩得好嗨。
当时后宫佳丽三千,独宠伽妃……错了,是武惠妃一人,武惠妃想立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为太子,想拉拢张九龄,被张九龄怒斥,于是李林甫、武惠妃便相互勾结,谗诋张九龄,张九龄被罢相,迁荆州大督府长史。
从此朝纲先后被李林甫、杨国忠把持。
武惠妃万万没想到,她死后,大为悲恸的玄宗终于找到了替代她的人,那就是她的儿媳妇、她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开始了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治乱时代。
张九龄被贬荆州后,依然心系朝廷,忧愤交集,“每读韩非《孤愤》,泣涕沾巾”。 效仿陈子昂的《感遇》诗,写了《感遇十二首》,抒发了他忠而见疑的孤愤之情。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在这首诗里,诗人用兰花和桂树这两种植物自喻,它们长在深山里,“葳蕤”而“皎洁”,这原是它们的本性,并不是为了博取美人的折取和欣赏;而诗人自身的道德修为也是出于做人的本分,并不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
开元28年(740),张九龄逝世,终年63岁。
15年后(755),安史之乱暴发,在蜀中仓皇避祸的玄宗回想起张九龄的忠心,潸然落泪,遣使到韶州祭奠他,又赠厚礼以抚慰其家属。
后来,唐宪宗和臣下讨论前朝得失,大臣崔群说:“都说安禄山叛乱为治乱的分水岭,我觉得罢免张九龄、任用李林甫为相才是治乱的开始。”
张九龄成了开元时期最后一位贤相。
张九龄最让我们熟知的,是这首《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情人在中古指感情深厚的朋友。
月光普照的夜晚,本就是触发相思的时候,整夜都在思念你,以至于埋怨这漫长的永夜,灭掉烛光,披衣起身,露寒沾衣,这满园的月色,我不能双手奉送给你,只盼望能在梦里和你相遇。
5 张九龄的朋友圈
张说和张九龄是盛唐早期的文坛领袖,二人并称“二张”,在仕途上,张九龄也曾多次得到张说的举荐。
正如张说对他的知遇一样,张九龄也提携过很多后进轻年,例如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召孟浩然、裴迪于幕府;王昌龄、钱起也曾得到他的奖掖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