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对我来说,太短暂了,不能用来怀恨记仇。在这世上,肯定人人都有一身的过错。但我相信,很快就会有一天,我们摆脱了腐朽的身躯,也就摆脱了这些过错,只留下精神的火花。
—— 夏洛蒂·勃郎特《简爱》
《简爱》是一本充满神奇魅力的著作,她记录了一个女人平凡而深刻的一生,刻画了她风雨如晦但终于闪亮夺目的人生故事。
一个其貌不扬、矮小、倔强的女人轰动了整个十九世纪的文坛,直到二十一世纪仍然发挥着影响,被无数的文学爱好者传颂,被成功翻拍了几十个版本的电影电视剧。
显然这不仅是一本讲爱情的书,更关于痛苦与勇气,品格与尊严。她记录了一个女孩在成长中必须学会的选择和坚强。
一个敏感、倔强又带有一些独立意识的女孩子,在成熟之前,总会遇到种种难以想象的苦恼和困扰,比如,永远也不够美丽的困扰,不屑与身边人为伍、却又为得不到他们的认同而耿耿于怀的隐隐约约的酸涩。
《简爱》的前10章讲述了简爱不幸的童年,无论是在舅母家寄人篱下,还是在孤儿院惨遭虐待,简爱早期的悲惨经历,都格外令人同情。
简在孤儿院遇到了最好的朋友,也是第一位照亮她生命的贵人,海伦。虽然可怜的女孩儿不久之后便因一场席卷孤儿院的流行肺炎而去世,但这位出场不多的人物却很值得鉴赏分析。
在简爱眼里,海伦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她勤奋好学,功课极好,善良谦逊,然而心胸狭隘的老师却鸡蛋里挑骨头地针对她,找任何借口惩罚她。
这让简爱为朋友不平。简爱身上具有强烈的性格色彩,这种强硬色彩贯穿了她的一生。海伦则不同,她像天使般纯洁善良,散发着宽容、温和、隐忍的魅力。
海伦说,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
她不会因她人对自己的偏见而耿耿于怀,对欲加之罪的折磨,她选择承受和原谅,不会因外来的敌意和不公染污自己的内心,对施暴的人,她也不曾怨憎,她认为通通不值得放在心上。
她的信仰给了她足够坚固的基石,让她站在足够高的位置上,睥睨一切不如意的遭遇。她内心足够强大、完整,无需从外界寻找自我支撑的东西。
海伦告诉简:“生命太短促,不该用来怀恨记仇。”这让与海伦在性格上有着天壤之别的简大为吃惊,简爱并不能一下子理解海伦高深莫测的生活哲学,但简隐隐地意识到:“我也似乎觉得她是对的,我是错的。”
当简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污蔑成“说谎精”,钉在耻辱台上示众。海伦故意引起老师的注意,然后勇敢坦然地从简身边走过,晃动着自己胳膊上的耻辱袖章,同时用温暖的目光和微笑给海伦送去了莫大的勇气和鼓励。
我看过一些关于海伦的性格分析,批评海伦逆来顺受、放弃反抗的行为是软弱的表现,恕我难以认同。我不认为一个软弱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有勇气挺身而出,坚定地站在正义的一方,而不是趋利避害地泯然于众人之中。
遭受羞辱的简爱放声大哭,险些因此一蹶不振,担心再也交不到朋友。是海伦守在简爱身边,条理清晰地帮她分析处境不如她想象得那般绝望,还坚定地告诉她:
即使整个世界恨你,并且相信你很坏,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知道你是清白的,你就不会没有朋友。
简爱被海伦人格上的光辉深深折服。后来当她遭遇更严重的人生困境时,她变得更加理性而智慧。毫不夸张地说,海伦是简爱人生路上的第一位导师。
简爱的性格里有强硬的部分,如果没有海伦的出现,简爱或许会一直像童年的自己那样怼天怼地,横冲直撞,头破血流。是海伦教给简爱隐忍和韧性的力量。
此外,海伦具有一种难能可贵的洞悉本质的人间清醒,让简爱从纷扰迷惑的外相中,看清楚性格上的障碍,并将其转变为更强大的武器。在后来的人生中,简爱即使面临更大的挑战,她也能在理性和情感的博弈之后,做出清醒明智的决定。
面对不公,究竟是奋起反抗更重要,还是从容豁达更重要?我想答案是因人而异的,每一种性格都有其魅力,很难说孰优孰劣。
但我从海伦的身上看到一种反差的力量,表面上看,她是饱受欺凌的弱者,但在精神上,她比谁都勇敢执着,她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使命,任何遭遇和迫害都无法让她的内心屈服。
这是一种真正强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