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如何让孩子遇到一位好老师,当时是针对一些孩子偏科的一些解读,今天想就孩子不喜欢老师这个话题在做一次深入的讨论。主题内容来自我最近的一次读书会学习。
遇到孩子不喜欢老师,作为家长是否会陷入焦虑的状态,不知道如何如何去帮助孩子?首先一定还是要运用沟通的三个步骤:
倾听、爱、引导。
听者为王,以前也我分享过,“聽”的左边是十分专注+一心一意,右边是耳王,王没简写的时候是玉,古时候只有身份高贵的人才会耳朵戴玉,古时候高贵的人才能形容为聽,足以说明人与人之间倾听的重要性。
我们一定是要会听,才会了解孩子的需求,在听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去要去帮助孩子的,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当然如果你家的孩子是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不会花那么多的时间耐心听我们讲一些无用的废话,所以这里要注意,一定是要在倾听的时候快速的赢得孩子的心,让孩子明白我们是在一个队伍里的,我们是朋友是战友。
怎样赢得孩子?首先把孩子的感受摆在第一位,从倾听中快速站位,也就是沟通中的定调。肯定孩子的觉察能力和分析事情的能力,表达感谢孩子对我们的信任,获得孩子的好感,降低他的防御心。
爱就是坦诚的告诉孩子,我只关心你的感受,我爱的是你这个人,我只关心你每天是否开心,强调我们是孩子可以依靠队友,值得信任。
在倾听中我们要去识别信息。孩子不喜欢老师,有可能是因为这个老师的教学方法她不喜欢,有可能是因为老师的性格原因,但据统计,孩子不喜欢这老师,最多的原因是因为这位老师在言语上伤害了这个孩子的自尊心,让她内心抵触不喜欢老师。
遇到这样的情况,这里介绍三个好用的滤镜工具,用过美颜相机的都明白滤镜是什么对吧!就是抽离这个事件的本生,跳出主观因素来看待这个问题。
三个滤镜工具:情绪、压力、观点(正面解读)
情绪,老师每天面的那么多的学生,你觉得可不可能没情绪?我知道很多家庭就辅导一个孩子写作业都会火冒三丈对吧,那老师有情绪是正常的,我们要教会孩子去识别这个情绪,让他明白自己不要被情绪牵着走,老师有情绪的时候,我们保持冷静,去感知去觉察它就好,也没必要害怕,正确面对就好,这是人的正常反应,是杏仁核在起作用。
管理情绪是需要去刻意练习的,虽说言传不如身教,但如果我们在家里经常提到管理情绪,识别情绪,觉察情绪,孩子也会有这个意识的。管理情绪和前段时间讲到的懂你,用理解来填平鸿沟,站在对方的视域里去看待问题,都是息息相关的。
压力,老师有这样的情绪,我们可以去引导孩子,老师也许是因为工作上压力太大,所以才会有情绪。关于压力,这个也是先要识别出对方的压力,识别对方的需求,然后也是先要定调,降低对方的防御心。虽然不需要去承担对方的压力,但是可以修复关系,坦诚的传递给对方一个愿意好好配合的态度。这个不管是孩子面对老师,我们面对同事领导也一样,可以坦诚的告诉对方,我知道你的压力,我也愿意好配合,降低你的压力。这样坦诚表达自己的态度,会是一个很不错的修复方式。
观点,也就是正面解读。了解对方的需求后,可以直接提出对方潜在的需求,让对方感受到这是一次有效的交流,也让对方知道你懂他的,同时也是让对方感受到内心得到满足。比如对妻子说:你是不是希望我下次早点回家?那我下次就早点回来。有比如对孩子说:是不是希望妈妈不要太唠叨,那我下次一定注意减少唠叨,同时你也可以直接提醒我,我也会向着你希望的那个方向去努力做到的。这样直接表达的方式就是可以减少更多环节,快速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这点和青春期没什么耐心的孩子沟通里就很有效,但前提是你的语调一定是要让对方感受到真诚的。还有前期的倾听和表达爱的步骤也一定是要有的。
沟通前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很重要。要注意沟通的目的,我们是去帮助孩子解惑,不要共情太深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后来忘了最初的目的。
三个步骤,三个滤镜工具,适合于每一个人,与不喜欢的人相处是一种社会能力,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就拿和老师相处来锻炼自己的这种社会能力。大千世界,连人民币都有人嫌铜臭,不喜欢谁也很正常。三教九流里,你不一定都要认可,但不妨碍我们共处对吧!这就是一种社会的能力。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多从好的方面去引导,养成习惯一直从正面去看问题,孩子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去思考,反之亦然。
提醒一下,在刚开始沟通时,倾听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肯定自己的孩子,反复传递“我只在意你的心情,我只关心你的感受,我只关心你开不开心”这种感觉给孩子,让孩子更容易快速打开心扉,愿意和你交流,才会有后面的滤镜引导。
最后分享来自书友廖里姐姐的金句:蜜蜂要采百家蜜才香。我很喜欢这句充满正能量充满谦虚的话,蜜蜂要采百家蜜才香,我们求学的路上应该是这样的心态,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的风格,我们就学习他好的一面就行了,不好的我们直接忽视,或者用老子的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这不是挺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