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和买这么美好的事情,怎么能将就。
提笔写这篇文章是在自己浪费了无数时间在淘宝上瞎逛,自己放弃披萨却吃了一份盖饭一个鸡块还有一个鸡肉卷之后。
背景诚如题记,是当下我纠结生活的真实写照。先谈第一件事吧。
逛那些你本没有需要的东西,是浪费时间;买那些你本不需要的东西,是浪费金钱。两者搁一块儿,成,浪费生命。很多人都会在双十一的时候耐不住所谓大减价的诱惑去转上一转,看这个便宜那个也不贵,于是买了满满一购物车的东西。然后百无聊赖的开始等漫长的快递。拆完快递以后就把东西扔到一边,陷入新的空虚寂寞中。整个过程付出了时间投入了金钱,却半毛钱的快感都没有得到。为什么?因为,你根本不需要他们。我固然承认有一见钟情这种说法,可促销也好展销也罢,它们都把本已就充满冲动的购买行为进一步降低了心理门槛。我曾经贪折扣先后入了两双Nike的休闲,可没穿许久就不再爱惜,它们的身份地位除了价格以外在我心里甚至同fake无异。而去年真正攒钱买的登叔的战靴,依旧看它时甚为欢喜。
同围城中写的方鸿渐同孙柔嘉的悲剧的婚姻是一样的,他二人本不相爱,鸿渐真正倾心过的兴许只有唐晓芙,只不过"应了别人的玩笑,自己倒也陷入玩笑之中了"。二者的结合或许是出于某种程度上的客观需要,但却仅仅只是折衷以后,一个彼此起初觉得"还行吧"的结果。
所以我想说的是,没有需要,就看都不要看它一眼。而真正有需要的东西或事物,对真正中意的,能不妥协,就绝不妥协。
我这么说是出于两点。首先就是,妥协的结果一定是"你不是真正想要的快乐"。再者就是,往往不妥协能够反向提升你的自控力。咱们谈吃,如今谁都想有个好身材,还都特别妄想狂吃不胖,这当然是——你他妈做梦。但在减肥或者节食或者有意识控制饮食的路上,我们总会有遇到想吃超常规热量食品的时候。比如我一个星期没有吃米饭了要么光吃菜要么拿杂粮替。控制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都会"我控制不住我记几啊"。比如今天,想吃披萨,逼着自己不去吃,找相对低卡的但又能一定满足的食物替代——鸡块。结果呢,如开头。因为我吃的时候是忿忿不平的想的是麻蛋我我好想吃披萨。有的人不会愤怒,但他会骗自己/感动自己——我今天没吃披萨,我可以补偿一下自己。于是不知不觉的就失控了,吃多了以后还进一步宽慰自己,于是把运动也抛到脑后了。所谓失控,就是偏离你本应stick to的目标。我们有时屈从于现时诱惑,忘记本应好好学习好好减肥的目标,其实就是折衷带来的结果。
折衷之后人往往会拿道德层次上的"可以",来对自己的行为降低限制。而往往,降低限制,就是全面溃败的开始。
我希望我们能够坚持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为了得到它,我们需要付出什么。
比如:为了明天去吃披萨,我大概还需要跑一个十公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