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孔子《论语·述而》
冉有问子贡:“老师会不会想去做卫国的君王?”子贡曰:“好嘞,看我去一问究竟。”
子贡进到孔子的房间,问:“伯夷、叔齐这两个人如何?”孔子回答说:“古代的大贤人啊。”子贡又说:“那他们没有做君王的位置会抱怨吗?”孔子说:“他们想要的是仁心而且最后也得到了仁心,又有什么可抱怨的?”
子贡出来对冉有说:“问好了,老师不会自己做君王的。”
从这次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子贡是一个情商非常高的人,通过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认知而得到他在自己处事上的选择,所以生意做得好是有道理的。伯夷、叔齐这两位是孤竹国君王的儿子,两个人都没有做皇帝,因为不认可周武王伐纣的这样行为,觉得吃着殷商的饭长大的不应该有这样造反的行为,所以本来想去投靠的是周文王,没想到他去的时候文王已经去世了,在路上遇到了武王伐纣的大军,劝阻无果后他们就归隐山林,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各国国君都没有做到周文王那么好,但是也没有做到像夏桀、商纣这样的恶。所以在孔子看来伯夷、叔齐对纣王都不造反,何况我们现在的君王都还没有纣王那么坏呢。所以子贡听完孔子对伯夷、叔齐这两个人的评价,那也就知道了他在自己做事情上的选择。
通过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理解,我们可以明白他在自己做事情时候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当然孔子这样的人属于说什么就做什么的人,所以只需要听他说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很多人是做的和说的不一样的,所以更多的是我们要看他做的事情,然后再对应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上去理解,基本也就不会有差别了,因为人不会做超出认知高度以外的事情。看一个人当下对事情的解决方法也就看出来了这个人对事情的理解程度,也就基本可以看出来未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了。当然《了凡四训》中逆天改命的方法如果愿意去尝试的话,其实每个人都是可以重新打造自己的精彩人生的。
最后还是得看看自己,读书要明白的是,我的哪些语言、行为给我自己的未来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我就立刻改正,因为从这些小事上就会看到一个人的德行。比如我以前爱生气,爱喝酒,爱睡懒觉,爱贪玩,无法接纳别人的缺点,说话容易讲得很满,爱表现,喜欢争胜负等等,这些都是我以前非常不好的习惯,这些习惯又影响着我未来的命,我若不痛下心扉彻底改掉我的行,未来哪里会有德?没有德又怎么会有所得?所以,我对事情的认知高度,这决定了未来家庭、企业的发展,改变了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就改变了自己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