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诊病方式里
望闻问切
无疑是大家最为熟悉的
但是听起来简单
真要做起来
可能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
到底应该怎么操作
望诊
看脸色、观舌苔
中医认为,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
《黄帝内经》中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诊就是观察患者形体、面色、舌体、舌苔等等,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
闻诊
听声音、闻气味
闻诊是对患者发出的声音,和各种气味来推断疾病。
通过诊察患者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呼吸、喷嚏、肠呜等各种声响,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浊,区别寒热虚实。
比如:语声高亢是正气未虚,属于实证、热证;语声重浊乃外感风寒、肺气不宣;声低息短,少气懒言是中气虚损。
问诊
问生活、问症状
《黄帝内经》中说:“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
问诊要问的内容很多,明代的张景岳将问诊主要内容,归纳为“十问”,编有十问歌。
诊脉象、按胸腹
切诊是指接触诊察,不仅有我们熟知的诊脉,还包括对患病部位的按压诊治。
中医认为,脉为血府,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
虽然望闻问切
只有四个字
但却是中国几千年医学的精华
那么什么又是辨证施治呢?
症 即症状,是病人感到的自身异常变化及医生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征象。症是分析与判断病证的原始依据,主要包括症状(如头痛、咳嗽、胸闷)和体征(如面色白、舌质红、脉弦滑)。
证 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或可认为证是人体生命活动状态的划分。
病 病即疾病,是在病因作用下,机体正邪交争,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全部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相应的证候。
辨证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临床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证候为论治提供依据的思维过程,即确定属于何证的过程。它是一种将周围环境、正气强弱与疾病特点加以综合考虑的诊断方法。
中医学中的病和症是有区别的,病是具体的脏腑功能或者是临床表现,中医的病大部分以主要症状命名,症指的是症型,所有的疾病都有症型的临床治疗疾病主要根据症型来治疗,疾病并不是主要的,所以中医治疗疾病讲究的是辩证论治,对症治疗。通过以上方法了解到了患者的身体信息后,在根据患者的详细情况来治疗,杜生华医生采用荣筋行萎汤治疗
第一步:治疗则以补血补气生血、填精补血、祛瘀生新等。以求达到补血——造血——养血的效果来达到血充沛筋脉得养,无力和萎缩得到治疗。
第二步:治疗以健脾益胃,对于阴阳不平衡者,应给予攻实补虚、升降,并通过温寒相适方法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消除吞咽困难,喝水被呛,反应迟钝等症状。
第三步:治疗以养阴益肾、填精补髓,壮筋骨,以改善脑部供血,增强智力恢复肢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