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第247天之第十七篇【阳货篇】。
17.2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备注:期,读ji ,意为一年。“女”同“汝”。
译文:宰我问:“父母死了,服丧三年,为期太久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一定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荒废。旧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取火用的燧木已经轮换了一遍,服丧一年就可以了。”孔子说:“丧期不到三年就吃稻米,穿锦缎,对你来说心安吗?”宰我说:“心安。”孔子说:“你心安,就那样做吧!君子服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感到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适安宁,所以不那样做。现在你心安,就那样去做吧!”
宰我出去了,孔子说:“宰我不仁啊!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三年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予难道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怀抱之爱吗?”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对父母多一份耐心
从襁褓中的婴儿到哇哇学语的幼儿,先学会爬、再学会走、最后学会跑,一个幼儿的长大至少三年都要在父母的怀抱中度过。正因此,古人讲服丧有一个三年之期,以服丧的三年来还幼时三年的恩情。这其实想表达的是我们对父母的恩情无以为报,今天我们不再拘泥于服丧的形式,反倒更应该在父母在世时多多孝敬他们。想想我们小时候父母是如何抚养我们长大的,现在我们就能再对父母多一分耐心、多一分陪伴,这才能少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