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丹尼尔·戈尔曼《专注》第1-68页
1. 专注力和肌肉一样,可以训练。
2. 认真的投入,才能有丰硕的收获。
3. 专注力的训练,甚至会对存在注意缺陷障碍的大脑进行修复。
4. 科技发展带来的手机、网络的使用,吸引了我们的专注力,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只有每天与真人接触和交流,儿童大脑的社交和情绪回路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
5. 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包含两大类:感觉干扰(易克服)和情绪干扰(难消除)。
6. 好工作能把人们的天赋、兴趣和道德有力地结合在一起。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能使人感到愉快,而产生心流。心流是大脑为了出色的完成任务所达到的最佳状态,神经系统高度和谐地运转。
7. 主动性意识、意识行为以及有意识选择属于自上而下意识(自主神经系统)。反射性注意、冲动行为以及行为习惯属于自下而上的意识(植物神经系统)。事实上,我们的意识一直在两者之间跳来跳去。
8. 如果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即使没有有意注意参与,我们也可以完成高难度的动作。如果训练不足,从事这些活动就需要高度集中专注力。在世界顶级水平比赛中,你和对手都经历了成千上万小时的练习,这时候比赛就变成了意志力的较量。越是放松,越容易进入无意注意状态,反应也越灵敏。
9. 就像露露·琼斯在北京奥运会上与金牌失之交臂一样,当她突然开始考虑技术细节时,原本依靠自下而上的神经系统自动去完成的动作,切换为自上而下的神经系统。比赛自然注定失败。
10. 意识只要一有机会就会进入漫游状态,即我们通常说的走神了。我们究竟“神游”到哪里去了,研究发现通常是我们个人当前关心的以及未解决的问题。
11. 神游经常是我们灵感的源泉。灵感总是在人们散步、沐浴、坐长途车或者旅行时从天而降。
12. 时间宽松催生灵感,时间紧迫扼杀灵感。
13. 人们热爱登山等危险的运动原因之一是,危险运动让你不得不投入全部的精力。强烈的专注力引发了和平、喜悦的感觉。但下山时,以自我为中心的神经网络又会立刻引发担心和忧虑的情绪。
14. 专注力超载时,一旦达到认知衰竭的极限,就会产生疲劳,就像过度使用肌肉一样。然而恢复专注力最好的办法是接近大自然,即使坐在自然风光的壁画前,也比坐在咖啡厅的一角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