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传播》这本书的思考亮点,在我看来不只是原创性地提出了“第二传播”或“再传播”这一学术理论新课题,同时它还从实战应用的角度对“再传播”的特性进行了生动准确的阐释:“再传播的要义是用笔来说话”、“用笔说话比用嘴说话沟通更有效”、“传播与再传播是条完整的信息价值链”“再传播同样也是一柄利害相生的双刃剑”作者围绕这些富有哲理的思辨观点,条理化地归纳总结了既有指导性又有操作性的运作规律及其法则,为中国广告业精英人才的培育从理论和实践上指点了迷津。
周涧先生以他特有的机智、流畅、灵动并时而带有辛辣的语言风格,在对“再传播”于广告精英人才的文本诠释中,不仅对评析对象的成长历程作了全景式的观照,而且观点鲜明地从“正”“负”两个极点对“大师”的“再传播”运作,作了深刻的点评。
《第二传播》这本书的现实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以“第二传播(再传播)”的新课题活跃和丰富了现代广告学和营销学的学术理论,同时还在于它以与现实实践密切相关的经验知识,对正在求索广告道路的学子们无疑是一种思路的启示和方法的指点。
我尤其对作者在此书中部所提到的《再传播:一种“做”了还要“会说”的艺术》这一部分所提到的几个观点十分感兴趣。
作者认为“广告活动最基本的功能是传播功能”,这是每是一位广告传播人都知晓的常识概念。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广告传播人都明白,在广告活动本身的传播过程完结之后还应有一个“第二传播”或“再传播”的重要环节。
顾名思义,“第二传播”或“再传播”即是“初始传播”的延续。作者认为,再传播是一种“做”了还要“会说”的艺术。是一种对广告行为本身的信息延伸和再度张扬。它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并且需要一定智慧的另一种方式的广告传播手段;它是将广告人的专业成果进行文本化的演示,并在演示的过程中将广告人的心智与广告主曾经传达的信息一并告知更广范围(即不再局限于原广告运作本身所针对的目标群体)的受众,而实现广告人和广告主双赢的目标。由于这里特指的再传播手段的“文本化”的限定,故这里“说"的概念,便是指“文字语言”,因此再传播的要义是用笔来说话。善于“用笔来说话”,应该是优秀广告传播人的一种基本素质。且用笔来说话有时比用嘴说话沟通更为有效。
现代广告学强调:“传播,特别是广告传播的核心是信息。”具体地说,就是把广告主所要传达的信息通过创意的手段以及合适的方式传达给目标受众。而所谓的第二传播”或曰“再传播”,则是在广告作品初始传播过程完结之后,通过二度创作后进行另一种方式的信息传达,以达到对初始传播信息的强化和呼应,从而加深目标受众对信息的记忆。
从受众效应的角度看,传播与再传播是一条完整的信息价值链:当一则广告经创意策划与具体运作实施后,它便成了客观存在,它便有了可供评说的蓝本。广告传播人正是依据这客观存在的蓝本,重新加入“背景”、“花絮”、“插曲”“创意思考”“效果测定”、“外界评论”之类的新内容进行文本的重新演绎,以期让读者从中感知创意的魔力和智者的风采。当然,只有精彩的广告策划案例,才会有精彩的再传播演绎,而精彩的再传播演绎才会促使读者佩服创意策划人的心智才华,同时又进一步加深了对其中商品信息的印象甚至好感。
作者提出“传播在价值就在”这一独到的观点,因为他认为“再传播”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商机。但在最后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本书《再传播同样也是一柄利害相生的双刃剑》的章节中,作者对于失误策划案例再传播的负面效应也进行了具体详尽的的分析,从多个方面运用多种实例来说明“第二传播”同样也是一柄利害相生的双刃剑,广告人得益于再传播所带来的商机与机遇,于此同时也同样受其制约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