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史记》百讲,学习笔记系列031-5
井田制的社会意义
这井田不仅是土地分封的基础单位,而且它还是一个聚落。一井,构成了最小的农村居住单位,也就是古文献上所说的十室之邑。
邑是古人居住地的通称,它可大可小,可以是农村,也可以是都市。战国时代有十室之邑,有百室之邑,还有更大的千室之邑。
散布在田野的十室之邑,也就是一井之邑,它构成了最常见的聚落。人数虽然少,但是他们共同劳动,相互依靠。
孟子介绍说:“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孔子也对这样的农村聚落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出自《论语·公治长》)。
邻里是天天在一起生活的人,这么小的聚落如果不相互帮助,恐怕就难以生存。
因此他们真诚共处,形成了朴实厚道的民风。
不但孔子孟子赞颂有加,老子也认为国家治理的理想是小国寡民,也就是这样的上古农村,像这样的上古农村很具有田园风光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