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白话: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笔记整理:
雪师说今天的核心是,除了积累,成功的另外一个条件。
“一以贯之、”
积累学识很重要,但如果没有能将所学串联贯通的道,终将徒劳无功。曾有朋友批评一学者,弘扬儒释道古文化态度多变,因为孔子有仁,老子无为,佛祖大慈悲,他们都有自己的道,学者看似阐释了他们的道,但却在根本上没有了自己的道,沦为“知道分子”、书橱而已。就像商鞅见秦孝公,看秦孝公对霸道有兴趣,就看人下菜,不得始终。孔子却不,孔子周游列国,广传弟子,教化天下,其道甚至贯穿古今,孔子的道就是中华文明。
一以贯之的“一”,就是道。用“形而上”的道(理论),指导“形而下”的器(行为、外显),贯穿学习的始终,行为的始终,人生的始终,人格的始终。
当你发现了你的“一”时,祂可能是一本书,可能是一个理论,可能是一种道德,可能是一种爱,可能是一个人,就像生命中出现太阳一样,日照万物荣,生命中的花草,都会因为太阳的出现而相得益彰。你的人生就会拥有目标,出现“意义”。
你的所思所学所爱所疑终于都有了解答的基石。
仅如此,却也不能成功,还是必须积累。如果祂是一个人,你可以模仿他,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像孔子的榜样就是周公,孔子曾说,如果几天没有梦到周公,就会觉得自己的状态不是很好。如果祂是一种道德,那就遵守它。如果祂是一种理论,就践行它。如果祂是一种爱,就奉献它。
(经常还是会想起雪师说的一句话:“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成功是必然的。两件事,就说不清楚了。三件事,就肯定会失败。忽然觉得,雪师说的“一”,其实就是“一件事”的一,人一辈子只有一条道,如果所思所想所爱所行,都能围绕这个“一”,行住坐卧都不离开这个“一”,那么人生怎么可能会有失败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