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此刻,我喜欢过很多东西,尝试过很多事情,但仔细回忆,好像从未坚持钻研过什么。
还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觉得老师不错,那会想着一定要做与众不同的老师,不把学习成绩当做评价标准,我要去关心每个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我要成为他们人生当中很重要很温暖的那个人。后面......就没有后面了,因为......(其实所有的因为都是自己不够坚持和喜欢罢了)
还有烘焙,买了各种做蛋糕面包的工具和材料,还去上了课,最后也就成为没有结尾的故事了。还有幼教、早教、销售、创业、人力资源、风险管控师、国际双语老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刚入这些行业的时候都是雄心壮志,要做出一番成绩,开始也的确很喜欢很努力,但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总半途而废,总坚持不下去?甚至怀疑是不是我掉入了什么轮回的诅咒。
昨天又重读了《普通心理学》的动机和需要的部分,找到了答案,动机是半途而废很重要的一个导火索,动机是在目标和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所以想要持久,动机够不够强烈很重要,我是真的想要做这件事,还只是好奇;我是死了都得要,还是说可有可无,试试就好。动机程度的不一样导致你维持的时间和付出的努力行动也是不一样的。
而我们的动机又来源于我们的各种需要,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已经人尽皆知,但是我们自己的需要是什么?还需要我们用心探索、坦诚面对。
我只是喜欢老师的寒暑假,不喜欢也不擅长一对多的授课方式,我喜欢在蛋糕店里独处的时光,喜欢那里甜甜的味道,但我一直都偏爱辣不喜欢甜食,我害怕没有工作创造不了财富,所以抓住别人给我的机会,不考虑是否是自己所热爱的。我喜欢家庭指导师的工作内容,一对一支持家长,让她们有创造和谐家庭的能力,但却讨厌公司剥削员工的规章制度。
其实静下来思考,所有的“半途而废”都是为了遇到最后自己热爱的人或事,最后发现我喜欢一对一的支持,敏感细腻的性格可以让我捕捉对方情绪的变化,及时共情帮助到对方,我喜欢对方因为我发现了更好的自己,因为我的出现,她找到了更好的方法去绽放、去创造、去生活......
所以这一次,我不会半途而废。学深学透心理学,更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家庭。
我深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找到死了都想要的,就可以破半途而废的局,最想要的梦想,一定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