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老先生说:“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一棵草。”这也许就说的是初心吧。能捧着一颗火热的心在三尺讲台之上耕耘,最终发光发热,成为后辈追赶的太阳,尤立增实在令人敬佩。
有幸参加了尤立增教学思想研讨会,倾听了尤老师的主题报告:我的教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全程感叹于尤老师的人生抉择与成长,折服于其教学思想的深度与有效,感动于其人格豁达与坚韧。
尤老师生于渤海岸边,为了一份神圣的感情——爱情,来到张家口,绽放在塞北山城。他放弃了在黄骅市政府当秘书的从政机会,来到了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走上了讲台。
初为人师,他被否定,曾被评定为不会讲课的老师。尤老师不服气,他毅然向领导说明情况,辞去一切杂务,专心带班讲课。
尤老师说,教师这个职业注定是要终身学习的。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强化教学基本阶段”是最为重要。刚上班时以校为家,他钻进图书馆,饱读了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所有书籍。多年后一中搬到新校区,尤老师有一次再回老校区图书馆,翻来叶圣陶先生的《文心》,扉页借书卡上只有一条借书记录:1994.10尤立增借——1994.12尤立增还。这套书在一中图书馆静静躺了80多年,尤老师是唯一的读者。听到这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细节让我特别感动,我们往往看到娇艳的花怒放,却看不到它在风雨中的挣扎和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默默追求。尤老师说在新教改的大形势下,在大语文教学下,教师必须是汩汩清泉。
尤老师师承河北省特级教师周子诚先生,周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核心是“转化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的核心重在转化,“转化率”是指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与语文相关的人文素养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文素质的比率,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核心。尤老师继承了周老师的教学理论,在其基础上也开创了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语文教学思想“学情核心”。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对尤老师的“学情核心”理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深感相见恨晚。在这斗胆用自己的话简言之:学生充分预习,自主悟得,自主生疑;教师只讲学生有疑问的,想要了解的。这就是基于“学情”。
他创建了阅读教学三步六环节;写作教学自由练笔。当我了解了具体做法后,感受到这些做法那样扎实有效,特别想赶快在自己的教学中试一试。
尤老师还提出了“为生命作”和“为生存写作”的概念,前者强调学生真实的生命体验;后者强调学生高考应考。并形成了高中三年的系统性训练过程。我惊叹于尤老师的创造,因为他将学生常态的真情书写与特殊情态下的考场作文自然地衔接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应对高考,又能受益终身。
尤老师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一个热爱生活的普通人。我喜欢他照的照片,因为我看到了尤老师的侠骨柔情。我觉得他是一个真诚、爽朗、坚定、有底气、有韧性、有情怀、超有魅力的语文教师队伍的领军者。
听完讲座走出一中的校门,阳光洒满了大地,新萌发的爬山虎一片新绿,又来装扮这世上最纯净的地方了。校园,因为有孩子们而无比美好,校园也因为有像尤老师这样让人敬佩的老师而格外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