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个,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
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得了伤寒出现发热,说明能量停滞而产生了病理性热,且要通过体表排出病理性热。在没有给患者呕吐、拉肚子、利尿等等的情况下,出现少腹部位发满,说明邪气比较强大;或者机体本来就比较虚弱,太阳经抵抗不利,使邪气随足太阳经进入其内腑—膀胱。所以这时候机体有一部分力量是要通过小便,将侵袭到膀胱的邪气排出去,这是往下发散能量的机制;而在体表的邪气,机体则是要通过发汗的方式排出去,这是向上、向外发散能量的机制。所以这两股相反方向的力量发生了拧劲的情况,所以大量的能量会停滞在膀胱。往下发散能量费劲,使得小便出现了不顺畅的情况,往外发散也费劲,所以体表就有发热的情况出现。这时候应该用五苓散等,将侵袭膀胱的邪气通过小便排出去;等膀胱的邪气没了的时候,机体就不会再往膀胱输送能量了,两股力量拧劲的原因没了,所有的能量就可以充分地往体表供应了,将体表的邪气通过汗液排出去就好病了。如果小便多的话,说明这时候机体的意愿是很明显的,就是要完全通过小便来排邪气;也就是说体表的邪气完全侵袭到膀胱来了,没有必要再往体表发散能量了,所以也没有拧劲的必要了,就是要往下发散能量来排尿了。但因为小便无法将侵袭到膀胱的邪气彻底排出去,所以机体没办法才将邪气通过体表排出去,是无奈之举,这是患者发热的原因;也说明膀胱停滞了大量的病理性热,但体表光发热不出汗,所以病理性热是代谢不出去的。那怎么办?只能再开通另外的渠道—血液,将病理性热往血液发散;因为血液能循环,可以起到代谢热量的作用,所以条文讲:“为有血”。但血液循环起来路程太长,热量的代谢也是有限的,所以最有效的代谢方式,就是直接通过出血,将热从局部排出去,所以讲“当下血”。但本条文不像抵当汤证那样有发狂的症状,说明这时候病理性热不是那么强,还没达到使机体的机能过度亢奋,出现发狂的程度。所以就用了力量相对缓和的抵当丸了。讲的是一个大的治疗原则的问题。
方歌:廿五桃仁三两黄,虻虫水蛭廿枚详,捣丸四个煎宜一,有热尿长腹满尝。
(127)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得了太阳病出现小便量多,这说明机体要通过小便将邪气排出去,也意味着这时候侵袭到太阳经的邪气很强盛或者机体很虚弱,直接侵袭到了足太阳之内腑膀胱,所以机体要通过膀胱将邪气排出去了,所以这时候喝进去的水大都是往膀胱走的,所以平素往小肠走的体液很少了,小肠对水的适应度也逐渐下降,这时候大便也可能出现干燥或者大便次数少。如果一下喝了很多水的话这么多的水都往膀胱走是不可能的,所以大量的水会突然往小肠走,小肠对水的负荷一下就增大了,小肠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压力,所以机体将大量的能量突然供应到小肠,这时候小肠一时无法适应而出现跳动的感觉。如果得了太阳病后出现小便量少,说明向膀胱发散的能量减少了,这是因为邪气侵袭了膀胱,但不是完全侵袭,还有大量的邪气在体表,所以向膀胱发散能量的力量和向体表发散能量的力量产生了拧劲的情况,往下也不是,往上也不是,就跟条文126的小便不利的情况似的,所以这时候能量就发生了停滞,体液循环也随着能量的停滞而产生了停滞。所以这时候喝的水本来就不怎么往膀胱走了,平素就主要往小肠走,即使喝了再多的水也不会使小便增多,那喝进去的这么多的水都往小肠走了,所以会持续地增加小肠的负担,所以条文讲“必苦里急”。这时候患者有可能会拉肚子,就是小肠解压的一种手段了,但因为体表和膀胱的邪气还没排出去,所以机体大的机能还是要往膀胱和体表发散能量而不是往胃肠道发散能量,所以拉肚子也是偶尔的事情,只有到了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才会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