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从“一笼烧麦,一壶茶”开始,这就是我的家乡呼和浩特。--------题记
在北方的老家,冬天一到,正是冬储大白菜和大葱的时候,也是烧麦独霸一季的日子。
儿时的我无法抵御“鲜香四溢,皮薄馅大,褶皱如花”烧麦的诱惑,小时候希望每一天都能吃到烧麦。
记得那年年三十晚上,我嘟囔着央求姥爷明早带我去下馆子吃烧麦,姥爷哈哈干笑一声算是默许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还有些迷糊的不清醒,听到姥爷起床的声音,立即“嗖”的一声跳下床,草草穿上衣服,刷了牙,屁颠屁颠的跟在姥爷身后。
格尔图是个小镇,有两三家馆子,拥挤的饭馆里很少有小孩子光顾,我几乎成了爷爷、奶奶们逗乐的对象,我乖巧的坐在长条板凳上,但眼睛却骨碌碌乱转,满怀期待的到处寻找烧麦,我死死的盯着做烧麦的人怎样剁白菜、大葱,怎样和馅,怎样举重若轻的用压板把烧麦捏口成型,怎样放满一笼、两笼,直到搁上去蒸,我才收回了视线。
姥爷见我猴急的样子,又招呼店小二过来“再来二两,打包。”“哎呦,老爷子,今天外孙来,吃着还带着啊,好咧!”
不一会,烧麦热腾腾的端了上来。我学着姥爷的样子,把屉里的小碟翻正过来,满满的倒上米错,又从调料罐里舀了一勺辣椒放进醋里,然后吹了吹烧麦的热气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眼睛里泛着满足的光芒。姥爷乐呵呵的在一旁温暖的看着我。
“乖孙,你知道烧麦的来历吗?”“姥爷,给我讲讲吧。”“清朝康熙做皇帝的时候,我们这里叫归化城,那时候就开始有了烧麦,这塞外的名吃乾隆吃了都赞不绝口,还留下了一句诗:烧麦混沌列满盘,新添桂粉好汤圆”,“哇塞,我说咋这么好吃!”我擦了擦油乎乎的嘴认真的应和着……
年复一年,陪姥爷吃烧麦依旧是我最乐意的事情,一边品尝着美食,唇齿留香,一边和亲人谈天说地,一种幸福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我想全呼和浩特的人享受烧麦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惬意的感觉吧。
这就是我温暖的家乡-------舌尖上的烧麦,舌尖上的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