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友经常会表达,只要你不作妖,家里就很太平。他说得“作妖”就是我情绪来了,恕不知很多时候都是他促使了我的情绪升级。每次聊好了,过几天他又恢复原样,就比如今早沟通。我表示他的一些行为对我和女儿造成了影响,期待他能够看到我们的需要。他回应我无所谓,女儿最近咳嗽一直没好透,我是不给她吃有糖的事物和生冷的。他经常性晚上女儿洗漱后准备入睡了,他就开始吃雪糕、冰棒,还要让女儿看着吃,女儿每次看着就说我想吃,队友就跟女儿说,不可以......女儿还算比较好,不吃就算了,可她睡觉也没那么快安心入睡了,时不时要吃这个、要喝那个......我的火这时候就容易升起,队友这时候说女儿想吃就让她吃一点,没关系的。听着瞬间火就更大了,明明都到了要睡觉的点,还在这里诱惑孩子。
多次跟队友表达过,你想吃什么都可以,你等女儿睡着了你再吃。再说孩子还小,脾胃相对还不健全,饮食需要注意,晚上也不能吃太多东西,吃多了容易积食,积食给孩子会带来一些列连锁反应......早晨,两个人又针对这件事进行了沟通,反正听他的意思就是不痛不痒。
我有时候我都怀疑自己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可真的是涉及孩子的身体,不得不说。女儿这么小,很多方面还需要多注意,尤其是在咳嗽没好透,我是不太建议她吃水果、吃得多、给她吃得比较难消化的事物,对她是一种负担。孩子又是个见到什么都想吃,不给有时候就哭闹要的,需要大人做好自己,不让这些事物被看见。
每次当我情绪来了时,他都要烧一把火还加油,让我忍不住就只能爆发。明明可以让一下,说两句好听的就过去了,非要在我情绪上说硬话。有时候想着女儿也就自己先冷静了,可有时候控制不住就得立马发出来才好过。自己是好过了,就会当着孩子的面,又陷入自责的部分。所以,情绪真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在身体上流动转换。
女儿出生时,想着一定不要在女儿面前发脾气,但做起来确实是很难。就像结婚后,妈说她年轻时跟爸总喜欢吵架,希望我可以和队友不要争吵,有事好好商量。我刚开始也是这样做得,让自己可以不用那么情绪化,可说了好几次都不改,也不被重视,不得不选择用激烈的方式来处理。明知道这样的方式也无用,可就是不能再好好表达。我想这也是我需要看见自己的部分,为什么同样的事情说几次都不被重视,沟通方式也是存在问题的。毕竟两个人的认知就可能不同频,又怎么能够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理想的状态做,更多的是相互理解吧。
这又让我想到了每个人对事件处理的模式,模式不同,呈现的态度也会不一样?沟通本就是一门需要长期修炼的功课。慢慢来,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