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参照论:孩子为什么很胆小?
一、最近听一位朋友聊,说看到别人的孩子在游乐场什么都敢玩,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总粘在自己身上呢?其实不是因为孩子胆小,而是社会性参照的影响。接下来一个实验告诉大家到是什么原因。
二、视觉悬崖最早是由吉布森和沃克设计,是一种用于测查婴儿深度知觉的装置,索兹等研究者(Sorce et al.,1985)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者把1岁的孩子放在视崖上,将落差控制在76厘米左右(在沃克和吉布森的实验中,落差是1.2米)。
在深渊的那一侧,孩子的母亲会呼唤他。同时,根据指令做出各种表情:有时要表现得很紧张、害怕,有时要表现得很高兴、兴趣盎然。当孩子看到妈妈露出害怕的表情时,会拒绝往前爬;当看到妈妈露出高兴的表情时,则会爬过深渊。
随着落差逐渐减小,孩子便不再观察母亲的表情,而是直接爬过去。可以说,孩子通过观察表情、总结经验、改变行为的方式,妈妈的面部表情语言就是孩子的“社会参照”,也影响了孩子的行为。社会性参照是有意地搜寻他人的情感信息,以帮助解释不确定环境和事件,然后采取行动并做出反应。
三、社会参照论强调参照体对知识感知认识和判断的重要性,即参照决定认识。积极的社会性参照更能成为孩子认知发展的媒介,促进孩子探索新异情境和事物,扩大活动范围,发展智慧能力。
试想当孩子步履蹒跚想要去走那条崎岖不平的路牙子时,便传来了“太危险了,不要上去!”“太脏了,不要碰!”在孩子的关键期会存在探究和危险的矛盾,时间久了,内在的探索的动机会逐渐归于平衡,也就是“参照体”的观点已经深深内化为孩子的观点。
四、你看,家长本是小心呵护,却不小心让孩子变得总是谨小慎微。如何平衡安全与危险,如何平衡挫折与自信,如何平衡纪律与自由。说到底就是如何让内心的自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走向完善,这才是真正的教养难题。
《道德经》中也有这样的思想。: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