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四·四八】
恽南田少时受知王太仓相国。有监司某延之作画,不即赴,乃迫致苏州,拘官厅所,明旦将辱之。南田以急足至娄水乞援,时已二更,相国急命呼舟,将出,复击案曰:“马最速,舟不如。”遽跨马,命仆以竹竿挑灯缚背上,行九十里,抵郡城,尚未五鼓也。守门者知为相国,遽启门,直诣监司署,问南田所在,携之以归。监司随诣太仓谢过,乃释。南田画《拙修堂䜩集图》,题诗云:“花残江国滞征缨,绿浦红潮柳岸平。芳草有心抽夜雨,东风无力转春晴。艰难抱子还乡国,落拓浮家仗友生。只为踌躇千里别,归期临发又重更。”
恽南田(1633—1690),即恽寿平,原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晚居城东,号东园草衣、东园客,后迁居白云渡,号白云外史,巢枫客、东野遗狂、草衣生、横山樵者。常州武进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后来成为清六家之一。详见《<随园诗话>通注(4·2)》。
王太仓,即王掞(1645—1728),字藻儒,一作藻如,号颛庵、复轩,别署无住道人、西田居士、西田主人。江南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代首辅王锡爵曾孙,明太常寺少卿王时敏第八子。康熙九年(1670)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累迁户部侍郎。四十三年(1704),迁刑部尚书,奏请刑部文件满汉文字并用,成为定制。五十一年(1712),迁任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后因屡奏建皇储而忤康熙帝旨意,应谪戍以年老免行,由子代戍西陲。雍正元年(1723),以年老致仕。六年(1728)卒。王掞性爱菊,品端学高。好丝竹。喜收藏,精鉴赏。制举业工妙擅名天下。诗独标清吟,律句高华雄丽,不屑为唐人早朝俳体。著有《西田诗集》、《一览集》、《晚年杂集》、《鹤来堂文稿》等。按:掞,音shàn。
太仓,今江苏省县级太仓市,由苏州市代管。太仓为古娄地,属吴。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改娄邑为娄县。太清三年(549),侯景置吴州,属吴州。隋开皇九年(589),吴州改苏州。熙宁三年(1070),见郏亶《吴门水利书》称昆山之东,地名太仓。明弘治十年(1497),划崑山之新安、惠安、湖川三乡;常熟之双凤乡;嘉定之乐智、循义两乡建立太仓州,并辖崇明县,隶苏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升太仓为江苏直隶州,并析州地置镇洋县。太仓直隶州辖镇洋、崇明、嘉定、宝山四县,隶江苏布政司。民国元年(1912)1月,定名为太仓县。1949年后,先后隶属苏南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苏南人民行政公署苏州区专员公署、江苏省苏州专员公署、苏州专区、苏州地区、苏州市。1993年3月,撤县建太仓市。
相国,音xiàng guó,中国古代官职。起源于春秋晋国,称之为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明清对于内阁大学士也尊称相国。详见《随园诗话》通注(1·12)。
监司,音jiān sī,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简称。宋代的转运使、转运副使、转运判官与提点刑狱、提举常平皆有监察辖区官吏之责,统称监司。元代廉访使与明代布政使、按察使亦因有监察官吏之权称监司。清代布政使、按察使及各道道员皆有督察所属府、州、县之权,通称监司。
急足,音jí zú,释义:1、意思是指急行送信的人。宋·范仲淹《与中舍书》:“某拜闻中舍三哥,急足还领书,承尊候已安,只是少力。”2、拘捕案犯的捕快。宋·洪迈《夷坚甲志·王天常》:“一夕,梦二急足追至一处……庭下桎梏者颇众,皆僧道尼,亦有狱吏卫守。”
娄水,音lóu shuǐ,即娄江。古娄江是太湖东北方向出水干道,因海岸线向东推进,中唐后河道湮塞。今娄江原名昆山塘,宋至和二年(1055)疏浚后改名至和塘,明弘治年间(1488—1505)改称娄江。清《太湖备考》对娄江的记载:“太湖水从鲇鱼口入齾塘(今吴中区西塘河),过五龙桥至盘门,绕郡城而至娄门;一支于五龙桥外折而东,至澹台湖,出宝带桥入运河,复折而北至葑门,与盘门之水合流,至娄门东北,由至和塘至太仓之刘(浏)河入海。”1958年拓浚浏河时,以昆山草芦村为娄江与浏河分界点。俗以昆山市玉山镇东门至太仓市西门段称太仓塘(东娄江),昆山市青阳港至苏州城区段称苏州塘(西娄江),其中娄门至昆山市玉山镇段又称昆山塘。按:本条诗话中,娄水代指太仓。
郡城,音jùn chéng,释义:1、郡治的城垣。《南史·齐纪上·武帝》:“齐兴太守刘元宝於郡城壍得钱三十七万,皆轮厚径一寸半,以献,上以为瑞,班赐公卿。”2、郡治所在地。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遶郡城。”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妾白姓。有息女秋练,颇解文字。言在郡城,得听清吟,於今结想,至绝眠餐。”
附:清·恽南田《王颛庵太史拙修堂宴集分韵时移家还里将有远游留别娄中诸君子》。原文:“花残江馆滞征缨,绿浦红潮柳岸平。芳草有心抽夜雨,东风无力转春晴。艰难草子还乡国,落拓浮家仗友生。只为踌躇千里别,归期临发又重更。”按:引文中“艰难抱子还乡国”句,与原文“艰难草子还乡国”略有差别。
浮家,音fú jiā,成语“浮家泛宅”的省略语。浮家泛宅,意思是以船为家而在水上生活,比喻生活漂泊不定。《新唐书·张志和传》:“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宋·胡舜陟《渔家傲》词:“今我绿蓑青箬笠,浮家泛宅烟波逸。”清·蒋士铨《第二碑·寻诗》:“老夫野鹤闲云,浮家泛宅,未足系人齿颊。”
按:本条诗话称“恽南田少时受知王太仓相国”,此说不准确。恽南田回乡后精研画艺,与当时人称“画圣”的同乡王翚结交为兄弟。而王翚的老师是王掞的父亲王时敏(娄东画派创始人,享誉海内外的“四王画”的领衔人物)。故恽南田与太仓王家得以结识,并为王家赏识。所谓相国,在明清时期,是内阁大学士的尊称。恽南田在世期间,王家担任过大学士职务的只有王掞。但王掞的年龄比恽南田小12岁,说恽南田“少时受知”于王掞显然不妥,但二人年轻时就相识结友则一定不是妄言。这一点,从恽南田的诗题《王颛庵太史拙修堂宴集分韵时移家还里将有远游留别娄中诸君子》中也可以证明。写诗时,对王掞的称呼是“太史”,也就是说王掞当时的职务只是翰林院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