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之《全面认识世界》
“我从【30年】教学生涯中得到的认识,就是在每节【新课】开始时以【‘新手’】的感受去上课。”
以新手的感受去上好每节课,这是对课堂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对真实学习的产生保持敬畏之心!无论我们的教龄有多少年,对学科知识有多熟悉,对教材挖掘有多深、多广,学生面对的都是“新课”,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都是“新”的。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会碰撞怎样的思想火花,学生会遇到哪些问题,又会产生哪些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突发事件等等,都是不可知。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新手”的状态,与学生一起以“新”的状态进入到学习过程中。
如果觉得自己对学习内容烂熟于心,实在过于简单,可能就会对那些总是学不会的学生感到不可思议,苛责或愤怒。
如果觉得自己教学经验丰富,就没有搞不定的学生,面对课堂中突发事件,个别学生的过激言行束手无策时,就会格外的愤怒,以至于无法顺利的解决问题。
《教学勇气》之《自我的局限和潜能》
你有过剖析自我的体验吗?
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经常会进行自我剖析,进行复盘,梳理总结得与失,以及自己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比如一节课教学结束后,尤其是感觉学生学习情绪不高,学习效果不好时,我会复盘这节课我是怎么与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我的每个环节是怎么设置的,学生是怎么回应的。我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基于学生的理解上提出来的。接着我会查看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接下来我会思考怎么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再比如,两个学生发生了矛盾冲突,家长们都参与进来了。每当在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我都会不断地复盘,深入剖析,在与家长或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我是否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是否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我是冲着协调解决问题而去的,还是加入了个人主观情感激化矛盾而去的?我的解决方案是否都能让双方家长给予理解和认可,并且在我的协调下,心平气和的化干戈为玉帛呢?在不断地复盘和自我剖析中,即便棘手的问题,我大多都能比较顺利的解决。
《跨学科学习》
第三章:跨学科学习跨的载体。
跨学科学习的载体是多样的,而不管载体是什么,都是用主题、问题、现象、项目、成果、概念等不同的载体来“跨”学科,从而达到跨学科理解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更多的是关注于数学学科的跨学科学习方面的内容。
在基于主题的“跨”当中,我看到了新课标中谈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首先从内容领域的层面来界定,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是作为跨学科主题名称。
这次我们名师工作室的重点是课例研究,研究的就是《综合与实践》,那我将和团队的小伙伴们针对《综合与实践》这一课例研究,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我们将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教学方式,精心设计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容,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比如六上的《树叶的比》,就可以基于以下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数学目标: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并计算树叶形状、大小、叶脉分布等自然元素中的比例关系;掌握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科学目标:观察不同种类树叶的形态特征,了解树叶的生长规律及环境因素对其形态的影响;初步认识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艺术目标:通过树叶的收集、分类、艺术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对自然美的感悟。
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艺术等多领域知识相融合,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