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对家长提高沟通技巧的建议

青春期孩子对家长提高沟通技巧的建议:
1,不要长篇大论地说教
2,说话要简洁而亲切
3,不要以高人一等的口气和我们说话
4,听我们说,不要说服我们
5,不要说了一遍又一遍
6,如果我们有勇气把自己做的错事告诉你们,你们不要发脾气,不要反应过度
7,不要打探或盘问我们
8,不要在另一个房间里大叫,并期待我们赶紧跑过去
9,不要说无法兑现的承诺
10,不要把我们与兄弟姐妹或朋友比较
11,不要跟我们的朋友谈论我们
12,不要临时改变主意,希望孩子马上答应
13,说话口气不要mean
14,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

拿着“青春期孩子对家长提高沟通技巧的建议”和老大讨论,听听他的想法和建议,他加了3条。
我把它们都写在了家中的小白板上,看着这么多的“不要”,总感觉不对劲。
在14条建议中,有13个“不要”。


于是我拜访了度娘,她说:建议,通常是在适当的时候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


在我看来,向对方建议“要”怎么做而不是“不要”怎么做,更像是建议。
那么,如果上面的14条清单,都是我们从孩子那里征集到的,那么,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影响到孩子的是什么?我们会正确表达需要和请求吗?
曾听有人开玩笑说,假如你向上帝祈祷发愿“不要 xxx”,其实上帝听不到“不要”,只会记住“xxx”,并让你“心想事成”。

做个小游戏:不要去想一头黑色的大象,也不要去想一头白色的大象,更不要去想一头黑白相间的大象。
ok,你想了吗?你脑海里出现这3头不同的大象了吗?

我们可以在平常和孩子交谈中观察下,多少次我们是以“不要”来“造句”的?今天就开始数一数,临睡前小计一下,不知道会不会吓一跳?
我已经挺注意这方面的了,但还是常常会脱口而出“不要”,也难怪我家老大新增的建议也都是“不要”,耳濡目染,谁的原因?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有个案例很逗,说一位妻子抱怨丈夫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太多,跟他说希望他不要在工作上花太多时间。结果,她丈夫后来告诉她说他报名参加了高尔夫比赛。哈哈!其实,这位妻子是希望丈夫可以多花时间在家陪伴她和孩子。

单告诉他不要,并不会把他人引向你要的方向,你需要提出具体的请求和建议,同时也需要记住这是请求和建议,而非命令。

这周哪天有空,我将和我家老大再次review这张清单,把“不要”修改,不知道会有什么美好的事情发生。
如果恰巧你看到了这篇文章,也邀请你和你的孩子一起来参与做修改,我们再交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晨,在公交上读庆山的微博,翻着翻着,突然萌生一种感恩之心。 每天,被生活的内容捆绑着,为谋生上班、下班;为前程消...
    Silvie阅读 2,801评论 0 0
  • 摘要:对《瓦尔登湖》的思考 首先感谢一路陪我把这本书读完的小伙伴们。不知你们感受如何,于我而言,如同在森林里小住了...
    鬼魅墨玉阅读 5,649评论 1 4
  • 我家里的灯,能够变换颜色,按一次开关,换一种颜色。一共三种颜色,纯白色,米白色,橙黄色。 我对于颜色没太大的要求,...
    一颗有趣的豆阅读 916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