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是一本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和乡土中国是一个作者,但没有乡土中国有名。书中探讨了婚姻,家庭,这些跟生育制度有关的种种内容,这个视频只是做一个非常粗略的介绍。
书中这么写道:“文化是人类用来满足需要的人为工具,若是一种需要可以由我们机体天赋的生物机能来满足,我们在满足这种需要时,也就不必再加上人为的工具。换句话说,不必再有什么文化了。譬如我们有呼吸空气的需要,我们有天赋的呼吸机能足以应付,就不必再发生文化设备。直到有用毒气来作战时,口罩才成了呼吸所需的工具。同样的理由,我认为若是种族绵续真和一辈本能论者所谓是我们生物机能的表现,我想在人类社会中也就不必有生育制度来规定人们怎样求偶,怎样结婚,怎样生孩子,怎样做父母等等一大套麻烦的规则了。我们从没有听过有地方规定人走路得用两条腿来移动身体。正因为用腿走路是生物机能,在已有的生物技能上再加一条社会规则是毫无意义的。
反过来说,我们在大路上看到的行人向左边走的牌子,就表明不但行人有在右边走的可能,而且有发生交通事故的事实。我们看到了社会生活中有生育制度,也就知道人结婚而不生孩子,生了孩子不认账,不但可能,而且确有这种对社会不利的事实。”
也就是说,之所以会有生育制度,是因为这样的生育方式,并不是人类的本能。
从许多关于爱情,婚姻之类的社会研究观察中,可以看出。人类其实并不像是某些动物那样,天生就一夫一妻一直到某一方死去的单偶制。人们会有七年之痒,会想要出轨,男女双方都会有更换伴侣的冲动。因此,在没有生育制度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一个家庭能稳定的存在十几年。(即使有,也未必能保证)
但是人类的后代又需要抚养很长时间,才能“成年”。不像是某些动物幼崽,生下来很快就能跑,就能自己捕食,独立生存了。在社会,文化发展得越来越复杂,教育所需的时间越来越长的情况下,就需要有更稳定,持续时间更长的家庭结构。
也就是说,家庭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生育,抚养子女。而不是为了爱情。家庭带来的就是稳定和限制,而不是听从本能,发泄欲望。
在奇葩说某期的辩题中,关于孩子要高考了,想离婚要不要忍这样一个辩题中。孩子那方,以及为不该忍持方辩论的,其实都不了解家庭。都在鼓吹听从内心,顺其自然等等。但家庭就不是为了这个而存在的。家庭的功能,就是在你想离开妻子的时候,劝你不要。你想抛弃孩子的时候,告诉你不行。
家庭本身的目标就是为了抚育儿女和传承血脉。如果没有这样的要求,其实可以一辈子不结婚。就算希望和对方永远在一起,谈一辈子的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也没有多大的问题。
也许很多人,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因为在现代的文化中,爱情被鼓吹得非常重要。婚姻中没有爱,就不可接受。但实际上,婚姻和爱情联系在一起,是最近才发生的。往久远一点的之前看去,婚姻中没有爱情,才是常态。
书中写道:“婚姻是社会为孩子们确定的父母的手段。从婚姻里结成的夫妇关系是从亲子关系上发生的。这种说法也许和我们通常的看法不同。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时常会使人觉得夫妇关系是两性关系。婚姻是确定两性关系和个人开始性生活的仪式。可是在很多民族中两性关系并不以婚姻开始,也不限于夫妇之间。而同时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夫妇之外的性生活无论如何自由,并不会引起婚姻关系的混乱。这使得我们觉得婚姻关系和两性关系并没有绝对的联系。因此,我们似乎不应该把限制两性关系视为婚姻的基本意义。婚姻之外的两性关系之所以受到限制,还是因为要维持和保证对儿女长期的抚育作用。有必要防止发生破坏婚姻关系稳定性的因素。
有许多民族把婚前性生活视为正当的。这可不影响婚姻关系。因为即使在承认婚前性生活是正当的民族中,也并没有允许在婚前合法的生孩子。我们可以说人类社会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原则,就是有丈夫的女子才有生孩子的权利。无论在什么地方,两性关系尽管可以在一定限制下享受相当的自由,可是关于生孩子这一件事,却很少含糊。一般都有很严谨的规律,而且这种规律总是以婚姻为基础的。这也说明了婚姻与声誉的关系重于两性关系。”
“我们与其说因为两性的爱好,所以愿意共同抚育儿女,不如说因为要共同抚育儿女,两性间需要有能持久的感情关联。”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生育制度有了很多的改变。比如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或者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抚育能力增强出现了更多的单亲家庭。又或者事务劳动压力减轻,婚姻关系更看重“感情”而不是“能力”。
书中写道:“抚育本身是一件相当重的事务,基本上是菜米油盐的经济工作。夫妇间先得把这些基本事务打发开了,才有讲求兴趣相投的资格。换一句话说,若是一个社会生产技术很简单,生活程度很低,男女在经济上所费的劳力和时间若需要很多的话,这种社会里时常是偏重夫妇间事务上的合作,而压低夫妇间感情上的满足。再换一句话说,夫妇之间可以偏重感情生活的发挥,但必须是在一个生活程度较高的社会,其中具有各种设施可以减轻他们抚育的责任以及经济上的劳作。
我们比较中国传统的夫妇生活和现代西洋都市里的夫妇生活,就可以明白上面所说的话了。”
这一段话,大概更能印证一句话:“爱情是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
书中特别提到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人的性格的融合是要培养的,是一个长期而且不断的过程。人人固然都可以培养,但是很多人忘怀了这培养的功夫。旧式婚姻因为承认夫妇的关系是痛苦的,所以要设法克服,所以肯下功夫。现代婚姻开头是一见倾心,接着是如胶似漆,到了结婚,碰着真正现实的试验,发现了婚姻的痛苦,心理上既无准备,感情上又好像受了欺骗。结果反而不在力求和洽上用功夫了。这就是新不如旧的地方。”
虽然现在很多人结婚,组成家庭,并不是为了生孩子,也有丁克夫妻。但“婚姻”,“家庭”的诞生,原本是为了合作抚育后代。知道这一点之后,可能会对社会问题有更深的理解。
《生育制度》这本书,还谈论了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试婚同居的作用,通婚对文化交融的影响,对于性,淫乱的歧视等等。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下,因为是讲义整理成的书,还是蛮容易读懂的。
……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过雨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