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科研人员在进行兢兢业业的努力,操作替代性动物、研究细胞和分子,设计化学药物,都获得了大量进步。可以这样说,只要能想到的点子,能采取的措施,都充分尝试过了。
我们开设了大量医院,众多医务工作者待命,民众发生异常,就去到医院检查,经过判断后得出治疗方案,要么住院,要么回家吃药。
我们还在进行大规模的调查行为,设计研究目标,寻找符合条件的人群,观察他们的行动和生命发展,这方面有很多聪明的方法,比如现状调查,对比分析某种影响因素,可以回顾,可以前瞻,还能在不同治疗方法之间建立对照关系。
整个过程中,我们都在积累数据,各国的数据库还可以相互借鉴。充分整合这些数据,就能发现前期尚未认识的结论。
这些都是好的,充分展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刻苦为人类谋福祉的努力。
这一切的后面,都有令人绝望的现状:没有民众的声音,没有民众的主动参与,没有民众的智慧贡献。所有过程,都是一小部分人的工作,大多数人最多被动地配合。没有这样的情况:民众自己觉醒了,觉得应该行动起来,提出各种建议,主动贡献各种数据,帮助改进医学。
科技发展在推动医学进步,今后,人们可发明各种传感器,在小区出入口等地方进行智能识别,发现民众的生存状态变化,甚至识别特定人群。但仍然没有民众的主动参与,没法去到居室之中,没法理解人们的饮食和作息,无法获得各种贴近人的指标。所以进步仍然是有限的。
医学是人类对自身的救赎,是全体人类的任务,为什么我们只看到少部分人努力,其他人漠不关心,置身事外?是民众的参与没有必要?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显然不是,当下的医学缺乏和民众进行灵魂交流的素养,并没有把他们当做活生生的人,以便协同了采取行动。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愫,来自历史上的英雄主义,受到物理学等其他学科的影响,所以,哪怕医学在喊出“治病救人”之类的口号,也充分意识到医学是在对待自己的同胞,是某种程度的自己,也要用物理学的那一套思路来对待。
人们自接受科学的启蒙,就培养了客观地对待世界的素养,人们的努力,是如何操作实验工具,如何对待小动物,如何保证研究的可靠,如何避免数据的误差。这就断绝了其他可能,引入民众,如何和他们交流?如何懂得他们的喜怒哀乐,做出适合他们的产品来,从而吸引他们使用;民众有三六九等,如何避免导致的欺骗,带来的数据质量的低下?
这种思维下,医学只能自己行动,涉及有限的样本,强调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如此不断循环。
绝对没有这样的可能:引入亿万民众参与,让他们配合提交各种数据,依靠数据的海量,充分挖掘生命的可能性,来获得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