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展中展出了一幅孔子博物馆推荐的《三圣像》。这是一幅明代绢本墨色画,纵142厘米,横76厘米。画面中间的老者,神态端庄安详,目光凝视前方。在孔子左右两侧,各立一人,他们秉手垂立,恭敬虔诚。
展签中没有注明三人是谁,但我们都知道中间老者肯定是孔子,你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
另外两人是谁呢?
我们先来看儒家有几位圣人。在儒家学派中有“儒门五圣”的说法,除了“至圣”孔子外,大家最熟悉的该是“亚圣”孟子。孟子是儒家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宗师,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孔孟之道”几乎成为儒家思想的代名词。
除了孔子和孟子外,儒家代表人物中,还有三位被尊为“圣者”的,分别是孔子最著名的学生颜回和曾参,以及孔子的孙子孔伋(子思)。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孔子评价颜回是弟子中唯一好学的人“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是安贫乐道的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是大智若愚的人“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颜回也是最尊敬孔子的一位学生,他称赞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在颜回心目中,孔子身上有永远学不完的东西,颜回也一直不间断地刻苦学习,加上营养不良,最终透支了身体,早早就去世了。
孔子听到颜回去世的消息后,恸哭不已,并不断地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也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唐太宗尊颜回为“先师”,唐玄宗尊他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他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复圣”。
我们都很熟悉《论语》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出自曾参之口。曾参的父亲曾点是孔子最早的一批学生,曾参则是孔子晚年的弟子。曾参以孝著称,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和“内省慎独”的修养观。
曾参是最懂孔子的一位学生。《论语·里仁》第15章:“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的儿子孔鲤先于孔子去世,孔子就把自己的孙子、孔鲤的儿子孔伋交给曾子教导。可见孔子对曾参的喜爱和信任。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曾子没有辜负孔子的厚望,把自己所学所思倾囊传授给了子思。子思虽有孔子嫡孙的光环,但学习非常刻苦,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上承爷爷和老师的“中庸”和“忠恕”之道,并将这一思想传授给了孟子,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子思的思想还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说完了“儒门五圣”,我们再回到这幅《三圣像》,画中三圣分别是儒家“至圣”孔子,孔子右手边是“宗圣”曾子,左手边是“复圣”颜子。
这幅画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是从孔子左肩开始,作者用蝇头小楷书写的整部《论语》组成了三人的衣袍,巧妙地将书法、绘画艺术与儒家经典结合在一起,别具风格。
在三圣身后是一株苍松,取《论语·子罕》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寓意,体现孔子处乱世不改其志的品格。
关于这幅的作者,专家们还没有最终考证确定。画的左下角虽有题款“大德三年仲春吴兴赵孟頫谨写”,但专家鉴定为伪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