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离乡,远赴他乡念书已是三年之久,每次回去心心念念的必定是那一盘辣椒炒肉,和那碗米粉。
湖南是个吃米粉的大省,衡阳,常德,长沙,岳阳等等很多地方的米粉都很好吃,有圆有扁,但恕我孤陋寡闻,没有吃过其它地方的米粉,所以只能说说自己家的米粉。
衡阳的米粉以鱼粉最为出名,选的鱼要是新鲜的鱼,这样熬出来的鱼粉汤才够鲜,够入味。在我生活的那个小乡村,小小的车站旁边有一家很小的鱼粉店,不是赶集都不做鱼粉,因为逢上赶集的日子,人多,当天熬的鱼汤才能用完,否则第二天再用就不新鲜了。
衡阳人大多数以米粉为早餐,现在虽然早餐的样式开始慢慢多起来了,但绝大部分家庭还是习惯于吃米粉。寒冷的冬天的早上,食客们在粉店里看着老板把刚熬好的鲜白的鱼汤舀上来,放入盛着米粉的碗里,肚子早已是千呼万唤了。米粉端上来,冒着一股热气和米粉的香气,淋上一勺辣椒油或者辣椒面,嗦(衡阳方言,类似于“吸”)一口细嫩鲜滑的米粉,再喝一口泛着奶白的鱼汤,心急的食客被烫到心口痛,心里却不知道有多满足呢!有些及好吃的鱼粉店,食客们还要老老实实地排队等呢。
当然,普通的家庭不会有太多闲功夫去用半天的时间熬一锅鱼汤,只为煮上一碗米粉,在家乡人看来,米粉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儿。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是用瘦猪肉煮上一锅鲜肉汤,加上葱花和各种调料,就成了一锅汤底了,若再加两个荷包蛋,那更是“豪华套餐了”,但这样煮出来的米粉仍然很美味。主妇给家里每个人煮上一碗米粉,一家人围坐一桌,就着包子,油条和一小碗榨菜,“嗦”着粉,聊着家常,计划着今天一天要去做的事情,也是其乐融融。
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只有周日的时候,才把我们放出去半天,给我们半天的自由。所以一到星期天的下午,学校门口比过年过节还热闹,校外小店里的老板笑得嘴差点没裂开,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店里都挤满了学生,尤其是几个卖米粉的小店。
“老板,来一碗汤米粉!”“老板,一碗卤粉,多加点花生米!”“老板,我的米粉怎么还没好,还要多久?”老板边热火朝天得忙着,边大声答应着学生。“好嘞,一碗汤米粉!”“马上好马上好,米粉烫着呢!再等两分钟!”我和一些好朋友尤其爱吃一家小夫妻店里的炒米粉,5块钱一碗,一个鸡蛋,加几片青菜,炒上一碗米粉,米粉被鸡蛋液染得黄灿灿的,把碗堆得满满的,一个女生通常都吃不完,实惠又美味,至今仍想念着,只是不知道那家店是否还在。
到长春念书已有三年之久,初来时,疯狂想念着那一碗家乡的米粉,于是乎四处寻找,一见食堂某个窗口写有“鲜肉米粉”“炒米粉”的字样便喜出望外,开心地掏钱,买米粉。但吃了一口后,却是失望,终究不是家乡那个味道,米粉也不如衡阳的米粉鲜滑细嫩,不如家乡的米粉入味,虽屡战屡败,但本人仍然屡败屡战,企图在这里吃上一碗有家乡味道的米粉。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虽没有找到家乡味道,却是找到了米粉的新做法,心里也是很开心的。
学校食堂有位阿姨做的肉芽菜拌粉味道真是杠杠的,做法非常简单,把米粉热水煮好后用温水再过一下,将水泌了,加上两勺醋,花生米,黄瓜丝,蒜汁,香油,香菜,最后放上两大勺肉芽菜,就做好了。喜酸的自己再加两勺醋,喜辣的再浇点辣椒油,喜甜的再来上一勺白糖,把米粉一拌,白色的米粉沾上红色的辣椒油和辣椒面,煞是诱人,煞是好看!每次拌好米粉后,我都迫不及待地“嗦”上一大口,噎得翻白眼都顾不上喝水。米粉跟衡阳的米粉一样,特别细滑,芽菜酸酸的,很是开胃,里面偶尔带着些肉末,肉末更是越嚼越香,混着米粉的辣,妙哉!妙哉!弥补了我不能食家乡味的遗憾。
记得一位贵州的好友曾经有次兴致勃勃地带着我去长春的一条街去吃贵阳米粉,说做得跟他们贵州的米粉味道差不多,我们辗转了好几趟公交车去了那家店,谁知那个店早已经换了人,米粉的味道也完全变了样,气得朋友当场拿着手机质问那个店的前负责人。
岁月流转的过程,也是我们离家乡越来越远的过程,当初铁了心离开家乡,以为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而今却又不顾一切在他乡寻找故乡。吃的东西多了,似乎胃也变得很“宽容”了,逐渐什么东西都能吃了,什么口味的东西都能吃了,却又仍然很“小气”地在胃里最重要的地方给家乡的那一口留着个位置,即使阅尽天下美食,吃到家乡的那一口时,仍然会热泪盈眶,任所有山珍海味,都黯然失色。
马上中秋了,家里的月儿也是又大又圆了吧,明月姣姣兮,照我故乡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