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都有自己想改变的行为习惯,不论是小到早睡早起,少吃点垃圾食品,少玩会手机,还是少一些琐碎的事务。但当我们努力做的时候,就会发现即使是改变一个最最简单、最最微小的习惯,都困难得如此令人惊讶、令人不安。仿佛有一双无情地手把我们推向手机怀抱,推向甜美蛋糕房,所有既定的习惯都变成了美好的向往。
你是不是也曾感慨:听了辣么多的大道理,却仍然没办法养成好习惯。
习惯,说白了,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人们毫无察觉的行为。对于很多人来说养成一个好习惯,或者改掉一个坏习惯,是件及其痛苦和煎熬的事情,甚至花上几年的时间也难能有所改变,而最终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己意志力不够,或没办法像牛人那样自律,又或者直接选择不再去改变和相信。
今天将分享一些有助于习惯养成的小技巧,让我们转换视角看待“习惯养成”这个问题,使它变得从未如此性感可爱。失败真正的原因往往不是意志力不够、动力不足,而是没有好的策略和方法。
《如何改变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斯科特·扬现在正经营着全世界最大的学习类博客,无数的网友请教他该如何养成习惯。斯科特·扬认为改变习惯是一项技能,只要有好的方法并加以训练,可以像学习骑自行车一样被人掌握。在这里分享本书中的一个经典方法:
『签订迷你合同』
当我们想培养一个新习惯的时候,多数情况下,仅仅是在脑袋里盘算一下,或者随口告诉朋友我要开始怎样的计划了,那么这些还不够。
我们需要将笼统的想法变成明确的文字表达,像是与自己签订一份迷你合同,放在显眼的地方(比如贴在床头),像做出一份承诺。这样不仅清晰明了,便于执行,更加深了印象,还能时刻提醒自己,如此一来能够成倍的提升成功概率。
合同需要写清楚以下四点核心内容:
(为了更好的使这份合同发挥功效,在这里融合了一些在《细节》书中提到的技巧,赶快拿出小本本。)
第一 明确计划
提到计划,多数人会这么写,比如“每天快走30分钟”或者“每天看30分钟的书”,会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制定目标。
在《细节》这本书中提到,将具体的数字变成浮动的数字区间,会让人更容易实现并达成目的。所以计划“每天快走20~40分钟”,比“每天快走30分钟”更容易使人迈开腿。因为注意力放在小数字上,这样不会使人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重点来了:计划最好有且只有一个,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哪个都做不好。
第二 设定时限
研究表明,越宽裕的时间,越容易使人拖延,所以明确开始的时间与结束的时间可以提高行动力。
不同的习惯养成需要的时间相差很大,一般平均需要66天,我们可以将30天作为一个行动周期,比如5月5日~6月4日。
而为什么是30天,不是20天或者40天?后面会再作阐述。
第三 制定规则
举个栗子,计划上写着“我要每天读20~40分钟的书”,那么鬼知道你这20分钟什么时候进行,你又到底读了多少东西,所以我们就需要制定几个必须遵守的规则来保证成功。
还拿上面培养读书习惯来说,规则可以是“每天在睡觉前和早上醒来读书”,“每次看10页~20页的内容”等。
规则的制定要简明扼要,最好不超过三条 ,这些规则都是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的,同时也可以作为是检测和评价的标准,比较容易达到。
第四 写预备方案
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突然中断了,我们总能够找到很多理由。所以充分考虑了计划的合理性,结合自己实际生活情况,和所需要达到的标准,预想可能会出现的阻碍或者意外,做出应对阻碍的措施,也是非常关键的。
像快走计划,遇到雨天咋办?生病了咋办?那么预备方案就可以是:在家做些健身动作,如跳绳或者俯卧撑等,并加上可以量化的数量区间。
计划写好了,签上你的大名,剩下的就是每天实践了,坚持记录完成情况(达标就给自己个小奖励,不及格就要小以惩罚),注意是每天!每天!每天!且把记录放到一个显眼位置,像提醒打卡,不要忘记执行。
插入《细节》技巧,在计划的前期你要关注“已经完成了多少”,比如提醒自己“这个周期已经过20%啦”,到了计划的后期,你更应该关注“还剩多少”,比如“只剩20%这个周期就完啦”。同样的道理关注点放在小数字上,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到了这里,我会思考自己能否真的顺利实现呢,在执行的过程中,若能够知道自己容易哪个阶段掉链子,会有更清晰的认知,有助于我们的坚持,比如知道了接下来几天可能会处在厌倦期,做好相应心态调整是不是会更好。
《如何改变习惯》书中指出,习惯能否养成关键要看前30天,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旦坚持到30天,就自然养成这个习惯了,除非你故意去破坏它,否则以后都会自然而然地去做。这也是前面为什么说要以30天为周期的原因。
下面就来看看一般情况下这30天,我们会怎样度过:
第1-3天:全速起跑期——热情高涨,甚至超时超额完成计划;
第4-10天:疲惫放缓期——愉悦感降低,坚持难度开始增大,有些跟不上节奏,有点累;
第11-20天:过渡期+颠簸期——调整、开始适应新的状态,阻力变小,仍然在坚持;
第21-30天:稳定期——适应了这样的节奏,其实习惯已成型,只是仍需要惯性地再坚持一段时间,使新习惯稳固下来。
不难发现,其实我们最容易在“疲惫期”放弃计划,一切又回到原点。其实我们的大脑是天生抗拒改变的,迈开第一步不难,难得是每天迈开这第一步!再加上热情退去,坚持难度变大,也就容易放弃。怎么办,别走开,继续放大招!
敲黑板啦,接下来的招式简单到你没办法失败。
『巧用微习惯:微量开始,超量结束』
《微习惯》它的作者斯蒂芬·盖斯 和我们有着同样的经历。新年伊始,作者动力十足地制定了每日健身计划,BUT,第一天他就失败了,因为对他来说,要坚持几十分钟训练,比登珠穆朗玛峰还难。
后来在他看书时,一个激灵,想到“如果自己每天只要做一个俯卧撑会怎样”,咦,他马上摆好姿势完美的做了一个,发现也没自己想的那么难,所以又做了几个,结果居然一口气坚持了几十分钟。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便一直要求自己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有时都躺到床上了,才想起这件事,他会立马翻过身,在床上完成一个俯卧撑。就这样,两年后他拥有了梦寐以求的身材。同样,用这个方法,他的阅读量变成了之前10倍,写作量也提升了4倍。
这就是微习惯的力量,微习惯就是将我们制定的计划量,大幅度缩减,减小到不能再小为止。即使在你最困难、最疲惫、压力很大及其忙碌的时候,也能完成的小目标。
比如将“每天看10~20页书”缩减成“每天看1页书”,再不行就改成半页。将“每天写1000字”缩减为“每天写100字”,如果100字都做不到,就改为10个字,或者改成打开文档敲一个字。
如此一来就算热情退去,坚持的难度也没有变化。你的大脑也不会有抵触情绪。这么有意义的,简单又没难度的事情,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但注意要微量开始,超量结束,像作者,他做一个俯卧撑,不是真的每天只做一个,而是至少做一个,上不封顶。
追本溯源,你会发现,再完美的计划,每天那最初的那一小步,才是坚持下去的关键。
『最后奉上使用技巧:强化触发点、建立联接』
《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中解释了每一个习惯都是由刺激、常规和激励组成。这个刺激就是一个触发器,也可以称为触发点,举几个栗子吧,比如定个闹钟,当闹钟响起,就知道应该准备出发了;或者把运动鞋或帅气的运动服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看到它们就产生运动想法;又或者把拥有完美身材的偶像照片设置成手机屏保,每翻看手机,都会想起自己的健身计划。
而建立联接就是,把自己日常某件事与要培养的新习惯联接在一起。比如每天一觉醒来就拿起书,看完再去穿衣起床;每天下班就换上运动鞋去健身房,锻炼一会儿再回家。
这样一来,你便可以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行动计划。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都说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如果你想改变一个坏习惯的话,那就尝试培养一个好习惯来替代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