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清晨,太阳刚刚从树梢后探出头来,马路上车来车往,却少有行人。
马路很干净,穿着橙色马甲的环卫工人,正在把扫具放在路边的三轮车上,绑满尼龙绳的扫帚梢在三轮车厢板下欢快地抖动。马路内侧的绿化带内,枯黄的树叶委屈地蜷缩在一起,灰扑扑的冬青便因此显得更加暗淡。
李暖阳等在公交车站牌下,跺了跺脚,紧了紧怀中的保温饭盒,有点焦灼地望向公交车开来的方向。
干,冷,是这个冬天带给李暖阳的全部感觉。就在两个多月之前,刚入冬的时候,她还在跟朋友抱怨生活无趣。不解风情的丈夫,日复一日的重复,让她找不到生活的动力。那时候朋友是怎么说她的?对了,朋友就说了两个字:“闲的!”
李暖阳如今想起当初的自己,都觉得恍如隔世。那时候可不就是闲的嘛,每天伤春悲秋不思进取,躺在安逸的生活上色厉内荏地抱怨。
可是,冬天来了!
先是父亲在一次例行体检中查出胃癌,李暖阳还没有完全消化这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婆婆又因脑溢血住院。
乱了,她的生活全乱了。
她每天往返在家、医院、娘家、婆家之间,再没有时间伤春悲秋,甚至没有了抱怨的时间。
医院的病房楼有二十层,李暖阳抬起头,太阳已经挂在了楼顶,却照不到她的心里。她匆匆往里走,病房楼的门口人来人往,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
李暖阳曾经很喜欢揣测每个人的故事,有时候面对匆匆而过的行人,或者公交上的同路人,她都会不自觉地想:“这个人行色匆匆,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这个人看起来面带忧色,他遇到了什么呢?”
有时候她去医院探望病人,听到别的病人家属聊天,她也会有一种冲动,想要好好问问人家,然后把故事写出来。只是她终究也没有那样做过,或者是因为怕别人不喜,也或者只是因为自己太懒。
但是如今她却没有这样的闲情了,她要先去17楼给父亲和哥哥送饭,然后再去五楼接替丈夫给婆婆陪床,婆婆如今还不能吃饭。
病房里很暖和,太阳从窗子上照进来,在墙上映下影影绰绰的影子。父亲的情绪看起来很好,哥哥看起来有点疲惫,神情似乎有点紧张。
看到李暖阳,哥哥李新阳迎上来,边接过她手里的饭盒边对她说:“刚才医生说今天爸爸要复查,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出院了,今天早上爸爸不能吃饭。”
“复查会有什么问题吗?”趁父亲跟临床的病友说话的功夫,李暖阳悄悄问哥哥。
“应该没什么吧?这几天爸爸情绪不错。对了,你吃饭了吗?这么多我也吃不了。”
“我吃了,你快吃吧。我一会还要去五楼,我等会看看那边如果能离开,就跟你一起陪爸爸复查吧?”
“不用,你最近也忙得不轻,孩子奶奶情况怎样了?”
“稳定了,医生说需要慢慢恢复。”
五楼的病房里,男人细细跟女人交待着什么,床上的老人闭着眼睛安详地睡着。
送丈夫走出病房,李暖阳来到婆婆病床前,看到婆婆已经醒了。看到儿媳,老人的眼睛里闪出了光彩,嘴里“啊啊”地想说什么,李暖阳耐心地跟婆婆沟通,有点喜极而泣。
母亲去世得早,婆婆待李暖阳一如亲女,结婚二十年,婆媳俩从来没有红过脸。
下午,忙完工作的丈夫回到医院,让李暖阳回家睡一觉,李暖阳不肯,想等父亲的复查结果。
“快回去吧,我跟咱哥盯着,结果出来就给你打电话,你不是晚上还有课吗?”
下午的公交车上,乘客并不多,也就六七个人的样子,车上也并不像早上那样冷,李暖阳对面坐着的两个妇女可能相熟,正在低低交谈着什么。
李暖阳有点心不在焉,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两点半了,父亲的复查结果应该也快出来了吧?她的头有点疼,感觉自己疲惫至极。她揉了揉太阳穴,靠在座位的靠背上,眯上了眼。
“为你祈福平安为你祈福安康,钟声报送吉祥赶走苦难悲伤……”手机忽然响起来,这是家里老人忽然生病后,李暖阳特意下载的歌曲铃声。
“暖阳,爸爸的检查结果出来了,指标都很好,再巩固两天就可以出院了,”电话里,是丈夫兴奋的声音。
李暖阳精神一振,坐直了身子,听到电话里丈夫又说:“还有一个好消息,咱妈昨天的检查结果也出来了,医生说出血吸收情况很好,照这样下去,咱妈恢复到生活自理没问题,乐观估计,说不定还能恢复得差不多跟原来一样!”
“太好了!”李暖阳高兴地叫出声来,又嘱咐了丈夫两句,放下电话,看到对面的两个妇女在看她,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忍不住跟她们说:“我爸爸跟我婆婆的病都快好了。”
两人齐齐祝福了她几句,然后继续聊起来,声音大了一些。
“过年买新衣服了吗?”
“还没呢,我这不正在纠结买棉袄还是大衣嘛。买棉袄吧,家里有好几件了。买大衣吧,又怕过年很冷穿不了。”
“要我说,你还是买大衣吧,今年年三十打春,年初一就六九了,也冷不到哪去。俗语不是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嘛!再说了,过了年,就一天比一天暖和了。”
“你说得也有道理哈,那我去看看买个大衣,有空陪我去没?”
“陪你去没空也得有空不是?我跟你说,我知道一家卖大衣的店……”
……
沿河看柳吗?李暖阳往窗外看了看,真巧,公交车正行走在护城河的桥上。河两边的柳树,静默地伫立在冬日的阳光下,过不了多久,那些垂立的枝条上,就会发出初春的嫩芽。
终于,可以回家睡个好觉了,李暖阳长长地呼出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