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香港回来已有一周,趁着周末记录下在嘉道理农场观音山参加夜静修的体验。
10月16日傍晚,我们一行人在日落前抵达观音山山顶,在这里体验我们的“夜静修”。夜静修不是宗教活动,是一种帮我们连接自然、聆听自然、回到自然的体验活动,全程止语,在自然中从日落待到午夜十二点。
我不知道这次体验会带给我什么启示,只感觉到山风透着丝丝凉意,我也会在仪式开始时偷偷喜欢鼠尾草燃烧时的气味,以及烟雾缭绕的仪式感。从入口处往上走,风越来越大,这里应该是个风口。我想起童年时我常常独自爬上一座山,那里也是个风口,我喜欢一个人坐在山顶的大石头上,听着松涛阵阵,看着周围的树林像海浪一样起伏,远处有云,近处有虫鸣…… 亲近自然,应该是人的疗愈本能吧。
山顶地方不大,很多伙伴待在观音像前的草坪上,远处的晚霞很美。我想寻一处可以独处的地方,在神像周围的步道上转了两圈也没找到。我察觉到“寻寻觅觅”的状态令我有点浮躁,试着感受了下周围环境,还是觉得观音像前的空地最舒适,于是就在草坪边上面朝树丛坐下来,也许让自己身心安静就是一种独处。
02
我在草坪上静坐了许久,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我学习打坐很多年,虽然是断断续续地坚持,但我知道让身体“端身正坐”时体验会很不一样。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随着呼吸去感受身体扎根、守中、归心的感觉,好像自己就是一棵树。当身体安静下来,周围的一切(你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感知到的)都会更清晰,念头也会不断冒出来,只要提醒自己不被它们带走, 不断回到呼吸和身体的觉受中就好。当心越来越静,内心深处的一些情绪会慢慢浮现,我又碰触到心底一团忧伤的阴影,在那里,我可以拥抱自己的脆弱。
其实在这次静修之前我就经验到一条“向内走”的路径,就是相信身体的智慧。当身心安静下来,放下你对一切的控制,你会与“内在的自己”不期而遇。忧伤、脆弱不是可怕的东西,它需要你去倾听,那些曾经被扼杀的能量需要你去哀悼,也许情绪会在身体里翻涌,眼泪会止不住地流淌,但是慢慢地,那团凝结在心底的阴影也开始流淌,最后你会确信地知道,你心底的爱从未消失过。
在静坐的体验中,我常常会问自己,“我是谁?”, 我是被过去的经验塑造的“我”吗?我是被现实的标签界定的我吗?在当下,我感受到虫鸣鸟叫陪伴着我,山风吹拂着我,眼前的树木、花草都与我同在,我仿佛回到了万物的家园。这种体验里有种喜悦感,你会相信自己本自具足,原来,人从来不是孤独的。
03
大概过了三、四个小时,我开始犯困,于是起身在神像周围的步道上散步。一圈一圈地慢慢走,绕到左侧的围墙边,望着山下灯火通明的城市,仿佛一场人世间的大梦——“那个世界是真实的吗?那里有我们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啊,不真实吗?何谓‘真实的世界’?……”, 我脑袋里冒出许多懵懵懂懂的念头。我一边散步一边漫想:如果“我”有不同维度的“我”,那么世界也有不同维度的世界吧。我们这些世俗之人难免陷入生活中的得失、欲求、情绪,如果我们把这一切当“真”,就会心生执着,迷失本心。而在物质世界之外,我们还有一个精神的世界,一个回到万物家园的世界。
最后的一、两个小时里,我又坐回到草坪。困意笼罩着我,我知道只要一躺下就会马上睡着,身体失去意识的保护很容易在凉风中受凉。我在身体里感受那股“困倦”的能量,体会它在麻醉我的意识,忽然想起泰国老师教的“动中禅”来。果然,一做“动中禅”,我就开始哈欠连天,好像要把身体里的疲倦和困意都排出来,一会儿就没那么困了。(泰国老师没教过这样‘用‘,但的确有效:P)
我坐在观音像前做“动中禅”,静静地看着这尊雕像,念头在想——为什么我们看着观音像会感受到一种神圣感?观音的身后,是不是还有一个不可言说的神圣世界?不由地,我向观音祈祷,请求祂赐予我“无畏”的勇气和力量,帮助我燃烧内在的恐惧。我臣服于这个不可知的神圣世界。
04
当晚从山上下来,我只觉得有很多零散的体验和念头,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启示,也不知道有什么要分享的。第二天一早,我照常早起,到住处附近山坡的亭子那里锻炼,然后拿出纸笔打算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动笔之初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没想到写着写着,那些感受、念头、记忆中的画面慢慢地汇聚成河,从笔下奔流出来,好像它本身就是一条有生命的河流。笔端下的字,写得龙飞凤舞,但我分明感受到,我的生命也是一条河,它在流淌,充满了生命的喜悦和活力。
写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几年前(大概2018年,5年前)访谈人类学家谈郭净老师时,他说在藏族的传统观念中有三个世界,一个是“众生能看见的”、“外在的”世界(郭老师说,很多调查都只是在外在世界层面),一个是“精神性的”、“内在的”世界,在这之外还有一个世界,是“秘密世界”、“佛的世界”——它是藏族文化的核心。当时我觉得好深奥、不太懂,但现在,我在自己的体验中有了一种颇有共鸣感的理解。在观音山上时,我不断提醒自己,要记得回到你精神的家园、万物家园。谨记,共勉,祝福!
写于2023年10月29日 @成都 GAWA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