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吃了自制热干面。因为在国外,买不到碱面,就只能用意大利面条代替;也没有婆婆牌萝卜干,只能用酸豆角代替。虽然少了些元素,大体上还是像模像样的。
说起热干面,就不得不说到我老公。他是他们家里唯一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人,因为我婆婆是在东北出生的四川人,我公公是在武汉生活了40多年的东北人。但是他们对热干面的热情却远不及我老公那样深厚,所以我猜测可以用对热干面的喜爱程度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正宗的武汉人吧。
第一次听我老公(那时候还是男朋友)说热干面的时候,我记得当时笑得前仰后合的。我说这名字一听就不好吃啊,给我的感觉是又干又燥。更夸张的这是他们的早餐,对于早餐只想喝点稀粥的人来说,真是一点食欲都激发不起来。
当时公司里除了我老公外,还有另外两个同事也是从武汉来的。记得有一次他们说起热干面的时候口水都快流下来了,能到达这种夸张的程度着实让我对热干面有了那么一点点好奇了。
老公第一次带我去武汉的时候,刚到家就破不亟待地带我到外面吃了份热干面。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因为那条街整排都是这个记,那个记买热干面的门店。我当时还想这么多家开得下去吗,我老公边吃边说我多虑了。第一次尝试并没有太多认同感,没吃几口,反正看我老公吃的倍儿香的,最后把我那碗也都吃得光光的。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哪里都能吃到热干面,所以每次去武汉都把我老公馋得不行不行的。
后来,婆婆他们到北京来小住,为了给我老公解馋,就去菜市场买了碱面回来自己做。每次买来碱面,我婆婆都会先把碱面用蒸锅先蒸个7-8成熟,然后放到砧板上抹点油凉一凉,再分成差不多均等的小份,放到冷冻室里备用。每天早上起来,只需要拿出一份,放到热水中煮一下,捞起来拌上现成的萝卜干,酸豆角,纯芝麻酱,再加上一点点的生抽,小葱和香油,几分钟的功夫一碗热腾腾的自制热干面就好了。
婆婆回去后,我懒得又蒸又凉的,就尝试用意大利面做了一次。没想到最后还获得我老公的赞赏,说这个方法还挺不错的。出国这几年基本上就靠着这种中西合璧的方式给我老公解解嘴馋了。
我们在荷兰的时候,某一次意外的在一家华人超市发现货架上有这上图中这种武汉热干面,不是在这里做广告,就是当时感觉这个应该算是比较小众食品(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吧,在荷兰中超里看到还是蛮惊讶的。当时看着我老公眼里冒着金光啊,把货架上的余货一扫而空。
之后,每次去那家超市,我老公都会去那个货架上看一看,有时遇到没有补货的时候,明显地能感受到他的那种失望。
除了热干面,武汉还有好多小吃,不过我只记住了老通城的豆皮,和四季美的汤包。因为这些都是我还未见其物,就早已先闻其名了。
一开始,我老公跟我说他们那的豆皮好吃,做为一个东北人,心想豆皮哪儿都有卖的啊,想吃就去买呗。后来才发现此豆皮非彼豆皮也。
老通城的豆皮具体怎么做得就我不知道了,只知道里面主要有糯米,肉丁,鸡蛋,虾仁之类的,看起来金灿灿的,让人很有食欲。武汉豆皮我第一次吃就喜欢上了,只是它的做法感觉太复杂了,我们自己重来也没有尝试过。
2019年我们还在加拿大的时候,公公婆婆到我们那去住过小半年,公公在去之前还在武汉街边的豆皮摊儿上偷师学艺来着,后来给我们露了几手,还是挺怀念那个味道的。当时我嫌程序太繁琐,没有认真学习一下,现在只能望图空悲叹了。
如果提起武汉的小吃,大家第一个可能会想到的是鸭脖(我猜测的,不一定对哦)。这就十分有趣了,因为之前每当我在吃鸭脖的时候,我老公都会说又没有多少肉有什么好吃的,我说这武汉精武鸭脖难道不是你们那的特色小吃吗?我老公不屑地说,炒作!因为他上大学离家之前从未听说过。
所以有的时候还是挺奇怪的,心心念念的家乡味道可能由于工艺或其它种种原因没能很好的流传出去,流传在外的一些所谓某某地特色可能也只不过是一个噱头而已。
对于外地人来说,可能并不会真的在意一个东西到底是不是当地真正的特色,他们吃的就是一个感觉;但是对本地人来说,他们吃的却是满满的回忆。
家乡的味道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不管离家乡多远,总有一种味蕾,是不曾忘记,是时常想念的。
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