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貂蝉万死不辞、粉身碎骨的话出自何因,但王允押宝貂婵的计划也是一种豪赌,难死英雄的豪赌。
王允向貂蝉全盘脱出自己的“连环计”计划,其前提是因为卓与布皆“好色之徒”。
细节自不必再说,应该是妇孺皆知。
结局也不必罗嗦,也都是老幼皆闻。
王允“连环计”得成,董卓死被点天灯。卓之部下为卓报仇,王允也落得个“人”急跳墙的悲惨结局。
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貂蝉做到了,岂不是貂蝉胜过十八诸侯?
刘、关、张走马灯战吕布不能胜,而貂蝉做到了,用美丽和智慧降服了这个被张飞称为“三姓家奴”的吕布,也相当于胜过“刘、关、张”三姓兄弟。
毛氏评点《三国演义》时慨叹:“以衽席为战场,以脂粉为甲胄,以盻睐为长矛,以盼笑为弓矢,以甘言卑词为运奇设伏,女将军真可畏哉!”
为何“连环计”能得成呢?
只因王允布在前,布所以先入为主,貂蝉理所应当就是他的。
再者王允告诉吕布,董卓只所以接走貂蝉,是为了让他与貂蝉完婚,这才应该是计成之关键。
在吕布心里就系了两个“扣”,这扣吕布自己无解,他又不敢找董卓问,只能听貂蝉的“一面之辞”。
而董卓应该是可称得色魔,少帝的宫娥们,掠夺的战败者的妻女们,网罗的郿坞的少女们,…无一不成为董卓的掌中玩物。
这样分析,其实王允之棋下的并不妙,妙就妙在貂蝉的智慧上。
王允以己女身份将貂蝉许配吕布,却以歌伎身份赠送董卓,若不是貂蝉的智慧,加上吕布的不敢,董卓的不问,才没有露出马角。
使得王允“连环计”成功了。
“连环计”中吕布,很喜欢貂蝉的;征战中的吕布,看不出他喜欢谁。
但他的惧内,却似乎是那么有点。
吕布真正惧的,是正妻严氏。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吕布这名三国第一猛将,却非常惧怕这个严氏,并对严氏言听计从。
书中没有交待严氏的来历,在资料中也查不到。但王允在将貂蝉许给吕布时,说的是与他为妾,这说明吕布此时已有妻子严氏。
并且可以推断他和严夫人的这个女儿已经出生。
袁术有一个儿子,为杀刘备,谋士建议,与吕布联姻。袁术也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立刻便向吕布提亲。
吕布一开始心中有怀疑,他怀疑袁术有诈。他征求严夫人意见。
严氏却从袁术的角度,分析了婚姻对女儿只有百利。
吕布听从了妻子的建议,答应了这门婚事。
陈宫知袁术目的,怕夜长梦多,让吕布仓促决定嫁女。
陈珪却给吕布分析了弊端,吕布觉醒。
这才有了吕布听谋士陈宫言而速嫁女,又听陈珪言而半路劫女的闹剧。
虽然这门婚事被搅黄,但是也给吕布和刘备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双方之间的信任逐渐破裂。
曹操步步为营,吕布被迫困守下邺。
但布自恃粮食充足,又有泗水屏障,欲安心坐守。
陈宫说:“今操兵方来,…以逸击劳,无不胜者。”但布不听。
又过了几天,曹兵安寨完毕。曹操亲自与布对话,让其投降。
布犹疑不定,陈宫大骂曹贼,并引弓而射,射中曹操旌旗伞盖。
此举绝了自己后路,也断了吕布投降念想。从这方面说陈宫也是杀布凶手之一。
让曹操对陈宫恨之入骨,“吾誓杀汝!”救命恩人变成生死仇人!
陈宫又出主意,曹操远来,不能持久。让吕布屯扎于外,陈宫率众闭守于内,成掎角之势,互为照应。用不了十天,曹军粮草没了,一鼓作气可破曹军。
吕布深以为然,于是采纳了陈宫之策,回府收拾行李,和夫人告别。
严氏曰:“君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倘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之妻乎?”
布踌躇未决,三日不出。
宫入内见布,晓以利害。布又去跟严氏去说,仍不同意。布又去跟貂蝉说,“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而出。”
无奈,吕布出告陈宫,不去。宫叹息曰,“吾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此话不久应验,严氏,貂蝉岂非逼吕布走上断头台之人吗?
布于是终日不出,只与妻妾饮酒解闷。
后又有人劝布与袁术联姻。布遣人与袁术说合。袁术答应但前提先送女至。
布把女儿缚在身上突围亲送女儿,却失败了。
布之临死,真是昏了头。他把女儿当成了什么?
两月不下,郭嘉献计,决泗水攻下邺。操大喜,而布更加郁闷。
酒色过伤,布形容销减。遂令禁酒。却禁出个近侍偷戟盗马,最后捆了吕布送给曹操。
吕布畏死,向操求饶,操却问玄德。
这才是操之大谋,想杀就是不从自己嘴里往外说。
刘备应该是伤透了吕布,只说了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也。”
操乃令将吕布缢死,然后枭首。
至此三国第一猛将,烟消云散。
吕布身后之事,史书上只有一句。“将吕布妻女,载回许都。”
这让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大多数人想的不是严氏,不是吕布女儿。甚至是根本没有人关心吧。
几乎所有人都在关心另一个人,那就是貂蝉。
想到这里,躺在床上的王昭仪哀怨地看了看身边酣睡的曹操,心里在无奈地说:
“世人皆知王昭仪,却不知王昭仪就是貂蝉,世上再无貂蝉!”
想着想着便孑然入睡。
皎洁的月光透过窗照在她柔美的脸上,似有一颗晶莹的水珠挂在眼角。
在相府花园的一个角落,皎洁的月光下三位公子也谈的正欢。
曹彰说:“大哥,你真的喜欢那个甄宓?”
曹丕说:“当然,只是现在便宜了袁熙那小子,总有一天我要把她给夺回来。”
“大哥,甄宓是我的!我喜欢她写的诗。”正在一旁接着园灯读书的曹植猛然插话。
“滚一边去,你个小屁孩,有什么资格跟我抢?”曹丕呵斥到。
“就是我的!”看着那秀丽字迹,已经十岁的曹植总有种莫名的喜欢。
曹彰见两人又要吵起来,赶忙拉着曹植,“咱们去睡觉吧,每天父亲还要考我们呢。”
曹植平时最听曹彰的,马上就跟他走了。
只留下那曹丕,望着王昭仪的寝宫的方向,握紧了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