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3
这是20年阅读的第2本书,书中关于讲书和讲书人的概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是因为自己看书之后,很多内容都被忘记了,在开始写读书笔记后,这种状况稍稍好了一些,但吸收的内容依然不多。
二是讲书人的概念和老师的性质差不多,而我也正是在做培训,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樊登老师是在讲给听众不同的书,我是把一本书深入的讲,其中有一定的共同之处,所以想更加深入的借鉴。
培训难的就是,你在讲,而同学众口难调,每个人接受能力不同,能够吸收到的内容也并不清楚,传统的面授是两天的填鸭式教学,面授之后依然需要靠自己努力,那么这种方式是否应该做出改变?
给到我的启示有这么几点:
① 讲书是一种沉浸式学习:看书在当前很多人是做不到,所以才衍生出听书这种形式,我来看,而后把我所理解的讲给你听,只有能从中获益即可。
资格考试也是个人看书通过率不高,所以培训,经过培训老师讲解,而后再学习,提高了效率,那么,能够做一个陪伴式讲书呢?比如说每周花一天中的2个小时,或者每天花1个番茄钟、1个小时时间,通过讲的形式,不需要你看书,我把内容揉碎了,讲给你听,然后陪伴100天,效果会怎样?脱离开课本,以讲书的形式更加注重理解来完成。
通过思维导图串联起需要讲的内容,不需要有书,减少枯燥的内容,更加偏重理解,考试也是客观题,不需要写出来,更注重理解,这是很好的方式。针对到那些需要背诵的,但逐步整理,进行背诵。
可以先找一次实验的机会,比如小灶班开始,直至考前,做一次沉浸式陪伴,同时网页给大家讲解,每日打卡,形成自己的额外服务,打造个人品牌。
② 三本书撑起一门课:樊登老师曾经去讲一门课,上课之前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买了3本相关的书,研究之后就去讲了,而这门也成了最受欢迎的课。
这种形式我其实不太推崇,我觉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一定是要有一定的道行才可以。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人学了一些大师的课程后就开始贩卖知识,成为二道贩子,但质量并不高。自己也受到过同样的困扰,吃到过亏。
但是一堂课,下面坐的行业内人,每个人都有知识盲点,讲课讲的正是这些盲点,不排除樊登老师一定是有技巧在里面,比如精彩的开场,良好的控场能力,幽默等等,让大家觉得这个老师讲的真好,得到好的评价。
所以,不要觉得再有个领域不懂就做不到,只有自身的软实力到了,各方面做都不会太差,持续去做就能做到。
③ 刻意练习:学习正确练声、控场能力、培养幽默感、穿插段子、抖包袱、长时间的练习、逐步积累。
发声练习是我在做了,大约练习有一年多的时间,相对之前确实有好转,但仍然需要继续练习;
控场能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比如之前我会胆怯,现在好了很多,但大场子依然会有不适,需要加强练习;可以多参加演讲类或是人多的公开演讲,逐步练习;
培养幽默感是我欠缺的,樊登老师会看综艺、脱口秀、相声,有好笑的点就记下来,收集起来,这是完全可以借鉴的,我可以收集起来100个小段子。
可以练习开口讲书,没读完一本书,讲给家人听,讲给朋友听,多练习。对我而言,可以把培训内容讲给不同的人,更加熟悉书中的内容,也更加熟练,尤其是每年的第一次课,务必要提前熟悉,而后在讲,做到心中有数。
记得之前听过,说一本书中有一个概念、一句话让你受到启发就慧值了,我想这本书给了我更多的勇气和启迪,很感谢自己,上次在书店翻过后把它买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