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一中高二 王蓓(1987届)
我又来到了茅家岭,这地处江西上饶城市南郊的茅家岭。这永远为历史所铭记的茅家岭。如果说几年前我还未曾意识到,生活已经将这可歌可泣的土地交给了我们——茅家岭的后代,那么今天当我再上茅家岭,抱望高耸的革命英雄纪念碑,远眺沉静的上饶集中营纪念馆,我的心重了,肩膀沉了………
多少年了?茅家岭留在人们的心里。在外地,常会有人向我问起茅家岭;在本地,我也常常邀请客人:去趟茅家岭吧。确实,茅家岭它没有旖旎的风光,没有俏丽的风采。但是在上饶人民的心目中,它却是我们城市的骄傲。在很多海外侨胞和外宾的旅程里,是一个既定的目标。多少年来,一批批少先队员在这里宣誓,一批批共青团员从这里起步。现在当我驻足在这块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上,我对茅家岭似乎更是产生了无法解脱的感情维系。
沿着石子铺就的小路,我缓缓地走着。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法西斯式的“上饶集中营”建立起来,茅家岭更是集中营的监狱,素称“茅家岭的黑地狱”。这里留下了冯雪峰、吴大琨、郭静唐、王闻识、计惜英、叶岑、杨良赞七君子的英名。在这里爆发过我党监狱斗争史上的空前壮举——茅家岭暴动。就在这块血染的土地上。萦绕着多少优秀的民族之魂。小路把我引进当年的牢房,黯淡的光线,阴湿的空气,老虎凳上依稀可辨的斑斑血迹,铁刺笼顿锈了的铁刺。构成了这里的沉重和压抑。正是在这里,叶挺将军留下了“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的豪迈诗句。正是在这里,茅家岭烈士中年龄最小的萧复权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正是在这里,茅家岭志士们喊出了“坚持革命气节,反对屈膝投降”的铮铮誓言。茅家岭啊茅家岭,它珍藏了多少宝贵的记忆,它记载了多少光辉的篇章。而今,当我正处在笋尖般的年龄,欣逢改革的八十年代,漫读迂回曲折的革命历史,怎能不以茅家岭为骄傲呢?啊,茅家岭!
不错,茅家岭不过是几座普通的山岗。但在人们的心田里,这是巍峨入云的丰碑。走过当年的刑场,看绿草茵茵,听松涛喧响,这时候,只觉得冲破地狱的怒火还在燃烧,砸碎枷锁的呐喊还在回响,作为事业的后继者,尤其是茅家岭的后代上饶人,能不更加奋勇前进?
来到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凝视碑座上的浮雕,缅怀烈士的功绩,这时候,只觉得那血染的红旗依然呼啦漫卷;那不倒的身躯还在呐喊冲锋。而自己,革命的后来人自己,也感到实实在在成长了,成长了!
哦,茅家岭……看吧,它掩映在郁郁葱葱之中,冬靑松柏,游人严肃的神情,为茅家岭笼上了肃穆的氛围。踏上台阶,来到革命英雄纪念碑,碑前两座高耸的石柱分左右耸立,石柱顶端,各有四只大理石雕刻的凤凰,栩栩如生,凌空欲飞。这凤凰给茅家岭增添了一层浪漫的色彩。我不由想起了郭沫若的《凤凰涅盘》,坚贞纯洁的凤凰,集木自焚,决心把旧的一切统统烧毁,以在烈火中获得新生!是啊,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打碎旧世界,为了美好的新中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是什么使他们如此坚定地面对金钱与厚禄?是什么,使他们如此顽强的承受囚禁与拷打?是人格,是那绝不低下高贵头颅的伟大人格,正是凭借这不屈的人格,茅家岭志士们博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敬仰!今天,每当我从报上看到某些人丧失人格、国格,干尽丑事、坏事,我就想到了茅家岭,想到了那挺立的血肉之躯,想到了那碑座顶端的凤凰。烈士们的躯体化作苍松翠柏,他们的精神化作腾云而飞的凤凰,他们用自己的灵与肉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茅家岭,我为之自豪的茅家岭,你是我们上饶这座城市的骄傲,你永远闪耀着历史的光芒!你那高入云端的纪念碑永远耸立在我们眼前,你那瞩目未来的凤凰永远飞翔在我们心中!
(本文获1986年第八届华东六省一市作文竞赛二等奖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