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看奇葩说,节目里从主持人到嘉宾再到选手,个个都是人才,个个都是奇葩!或许在以前被人说奇葩大多数它是个贬义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它逐渐变成了一个中性词,而到今天,如果有人对你的评价是:“奇葩”,这个时候你非但不会生气,或许心底还有一丝得意,一份自我肯定!因为现在它已经变成了一个褒义词,更着重强调你的与众不同!同一个词语,没有任何不同,咋就可以从一个“坏人”洗白成一个“普通人”,最后蜕变成一个“好人”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何必突然觉得大惊小怪呢?
就拿今天中国的房价来说,也是活脱脱的另一种“奇葩”现象!其他地方的房价我不清楚,我就讲我家乡――简阳,这几年的房价变化。
2009年,我读大二那年,小叔结婚买房,当时房价每平米2500元左右;买个100平米的三居室25万就够了;
2012年,我结婚一年,准备买房,但是存款不足,双方父母也不支持,因此作罢,当时房价每平米3500左右,买个100平米的三居室35万才行;
2016年4月,我工作三年,再次考虑买房,这次存款有了,父母也愿意支持了,这时房价每平米4500左右,买个100平米的三居室要45万才可以咯;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会说还好啦,比起成都3环左右的房价还是好很多,现在我还是这样认为的,只可惜我们夫妻俩没有及时做决定选好合适的楼盘,就这样再一次错过了简阳房价的“黄金时代”,2016年5月初左右,成都正式发文件说划简阳给成都,简阳这个造就海底捞火锅的发源地,四川的10多线城市,房价噌噌噌的往上升!就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迅速增长到6000左右,100平的三居室要60万了!而我这个永远纠结,挑剔的完美主义者,这次是彻底被这突然冒出的十多万吓懵了。我的好闺密,她就赶上了简阳房价“黄金时代”的末班车,50多万买了一个120多平的四居室,而我呢,兜兜转转一大圈,还是可能会在她的小区买房,但是我却要比她多交十多万,天呐,我什么也没做就亏了十多万呢!
同样的小区,同样的户型,就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房价总额就差了十多万,怪不得中国有钱人都喜欢买房子呢,我突然觉得人生的两大不幸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房欲买而价不再!
现在我可以回答文章开始的那个问题了,答案就是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太现实!以前的“奇葩”没有市场,人们的主流思想文化抵触这一类人,所以“奇葩”被排挤,只能是贬义词;随着时间的考验,互联网的广范应用,“奇葩”已经被大部分人所接受,人们意识到这个社会不是只能有一种生长模式的,“奇葩”对他们并没有伤害,相反还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打开了思路,这时“奇葩”成了中性词;而现在,生活的多元性,社会的包容性,市场的选择性决定了“奇葩”是一批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大咖!当然这时的“奇葩”肯定是一个褒义词!这难道不是社会太现实了的结果吗?
再看看简阳的房价,一个月就涨价那么多,不就因为简阳这座小城抱住了成都这条大腿!而成都不也因为简阳要修国际机场,想成为国内少有的拥有双机场的大都市才选择收留简阳的吗?(个人观点,仅供娱乐)
所以,这一些些看似无意之中出现的现象,看似没有规律可循,看似让人费解不思,这都只是表象,真实的答案只有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