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吃到一款苏打饼干,非常美味,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引发一种罪恶感出来——别有用心的味觉搭配,让人有一种好吃,但不舒服、不自然的感觉,过于花俏?过于目的化?过于用心令人略略的毛骨悚然?总之你能感到它的味道,刻意而为、偏离各种食材本身原汁原味已多,自然的滋味甚少。这时候再包装什么低脂低糖,非油炸,已然无法令人信服——还比如那些淳朴而高油高热量的天然味道让人踏实放心。
前两天买了两个海螺蒸来吃,吃完觉得,海螺壳光滑透亮,螺旋形的造型完全可以做一个很节省空间的小型器皿,果然,能塞不少海鲜饭进去,基本可以装一个韩式饭团子大小的饭量。蒸锅加热好之后,又发现海螺厚实的材质和半密封的形状有利于保温食材,蒸锅刚刚关火好奇心使然就被取了出来也没感觉特别烫手——这些都是人造材质不能比拟的。
其实海螺平放着的样子和碗非常接近了,令人不禁浮想联翩我们的祖先是不是受到了大自然类似海螺的启发发明了我们现有的很多东西。搞不好longlong ago他们就是端着海螺吃饭喝汤的时候偶然遇见了陶土可以烧制成接近海螺的形状,从此人类文明在大自然蓝图的指引下得以慢慢累积。
相比海螺碗,碗不过是人类在弱冠之年的稚嫩作品,可以完善、改进之处数不胜数。更生态的造型,更华丽或更质朴的色泽,更加动态的适应性的功能……你能想象有一天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可能依然是什么十头二十头一百头的餐具,但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平平整整,而是像落潮后的沙滩一样带给人目不暇接的惊喜——看这个贝壳多漂亮,这个这个,多么与众不同——的观感吗?
事实上,我们可以从自然中获取的灵感可谓泱泱之众,无穷无尽。春春耕夏播,秋收冬藏,雨雪风霜,变幻莫测。我们不但可以效仿现有的自然资源,还可以不断领悟自然的精神,人生为此而无比丰盛,又何必拘泥于科学的横平竖直,无数的意外被我们忽略于视线之外,就只看见那些所谓的可以创造利益的非常有限不自然的东西,自然的真貌还没有被窥见一二,肉身、灵魂已然为自然的无穷无尽献了祭,岂不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