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的认知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很快做到理智调整,科学认识了新型冠状病毒,找到了有效的防护策略,全国民众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从开始的焦虑懵懂到后来科学有序的隔离防御,在危机面前,我们都获得了成长。但随之而来的“宅”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疫情,心理老师呼吁大家要打好心身平衡战。
一般说来,危机(crisis)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危机事件;二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即心理危机。2007年1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而这次我们正在经历的疫情,实际上是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
美国心理学家凯普兰(G.Caplan)从50年代就开始研究心理危机,他认为:每个人日日都是在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稳定的状态,保持着自身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而当重大危机事件来临的时候,个人感觉到难以解决,自身和环境的平衡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了干扰,随之出现了认知行为情绪上的一些紊乱,进入到一种失衡的状态,就出现了心理危机。
当人们面临危机事件,原有的那些应对方法不灵了,尚不知道怎么去应对时,陷入到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通常表现为精神频临崩溃,极度的恐慌、紧张、苦恼、焦虑、抑郁等,甚至还可能产生轻生念头),就是所谓的心理危机状态。心理危机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情感危机的反应。这种反应常常是在特殊事件状态下的一种正常反应,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我们要明确的是,在危机来临之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有人镇定果断,有人焦虑哀嚎,有人冷静面对,有人怨天尤人,有人心朝大局、坚守科学,有人盲人摸象、混淆视听,有人相信科学、做好防护,有人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危机中出现的种种信息刺激,都需要大家理智面对,必要可以时进行信息屏蔽,对芜杂信息做情绪屏蔽处理,保持正能量。
在此提醒大家,经历危机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经验的积累,此时的信息纷繁芜杂,很多信息属于盲人摸象、断章取义、别有用心,与防治疫情无关且无利,情绪能量被动卷入后不利于抗争疫情。请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快速定位行动的能力,例如,
危机到来之时,先进行快速三问:
1.发生了什么?
2.目前要采取的基本有效措施是什么?
3.什么事情绝对不能做?
而后开始三省:
1.我是否迅速依照科学准备了基本必备物品,做到不过度囤积,也不滥用药物;
2.我是否按照大局要求采取了预防措施,做到不过度恐慌,也不人云亦云,无良传播;
3.我是否屏蔽了那些既耗费能量又真假难辨的非官方渠道信息,避免负面情绪干扰。
良好的情绪来源于正确的认知和信心,密切关注并做好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比如戴口罩、洗手、居家不出,如遇意外情况应采取的正确行动等;忽略自己无法控制的事,如周边有无感染、新增病例数等。屏蔽与科学有效度过疫情无关的信息,要多关注做好各项工作的过程,期待良好的结果。要多关注积极信息,少关注消极信息;朋友圈里聊天时,多聊好事,少聊坏事。
温馨提示: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下列的感受或状况,并持续超过2周以上,请尽快就医或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
1.难以入睡或特别容易惊醒,持续的睡眠质量差;
2.较长一段时间感觉惊恐不安,失去安全感;
3.对自己或是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
4.感觉无助、空虚、情绪持续低落;
5.感觉自己变得迟钝及麻木;
6.感觉自己不想和他人交流,非常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