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新喜剧之王》
在看电影之前,在网络上有诸多关于《新喜剧之王》的负面信息,批评者多言周星驰有炒冷饭之嫌疑,整部电影并没有多少笑点,诸如此类的批评之言甚喧尘上。我带着对周星驰的仰慕以及这些网络批评的成见,看完了这部电影,并且反复看了两遍,总体感觉这部电影虽然不是周星驰最好的电影,但应该比国内大部分电影要好,并不像有些人说的垃圾至极。
整部电影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在讲述小演员如梦如何历尽种种苦难成为大明星的故事,与大多数电影类似,如梦在成名之前受到了种种打击,遭受了无数的白眼,自己的梦想和努力不被身边的亲人朋友理解,在如梦苦苦打拼的过程中,如梦的种种性格特征为她后来的成功埋下了伏笔,她对表演执着热爱,对苦难坚强乐观,对朋友善良单纯,对自己的未来坚信不疑。如梦受尽这些磨难,终于在发现她最后一个精神支撑,她的男朋友也在骗她的时候,她坚持不住了,整个人到了崩溃的边缘,她打算从梦中醒来,回归现实。可就在这时,有个机会可以让她重新成为演员,她由于之前的努力和历练,没有错过这个机会,最终成为了最佳女主角。这些故事情节与周星驰之前拍摄的诸多电影情节架构很相似,这已经成为周星驰电影的固定套路,这不是我对这部电影大放溢美之词的理由。我认为这部电影是好电影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是周星驰借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什么是演员的自我修养。在电影中,频频出现《演员的自我修养》这部书,这是在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致敬,也是暗示观众,让观众思考什么是演员的自我修养,在电影中,周星驰通过马可和如梦两个人物对待表演、对待他人的种种态度和表现,来告诉我们演员要有那些素质,例如马可对表演敷衍了事,对他人破口大骂,对待工作马马虎虎,还总是耍大牌,欺负年轻演员,对待表演机会不懂得珍惜,终于让机会彻底成为了误会,电影中借演员之口批评他过气是有原因的。在这部电影中,周星驰还试图告诉我们何为好的表演,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各个演员演技的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何为好的演技?在这部电影中,有好几段讲演技的场景,如梦给车祸老大爷讲演技,马可给导演讲演技,这些场景都是在讽刺一些对表演不求甚解却恬不知耻地夸夸其谈的人。而这部电影中,所有好的表演,无不是演员的真情流露,其中再现《喜剧之王》经典桥段时李洋的表演;马可受到惊吓之后对恐惧的表现;如梦在面试的时候对骗子和受骗者的表演。这些演员在表演的时候都是真情流露,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没有浮夸地演绎。周星驰就是借这些桥段告诉我们好的表演一定是真情流露,一定是发自肺腑。
二是周星驰在这部电影中塑造了一个立体的父亲。父爱是诸多文艺作品中表现的主题,在不同的文艺作品中有不同的父爱,周星驰在这部电影中把父爱的深沉和口是心非表现地淋漓尽致。如梦的父亲反对如梦从事演员工作,并为此对她大发雷霆,父女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可当父亲看到自己女儿在片场受欺负之后,又十分心疼女儿,并暗中帮女儿教训那些欺负她的人,帮女儿做了事情之后,也不会告诉她,如梦还自以为是自己运气好,真实的父爱不就是这么伟大吗?在评选最佳女主角的时候,如梦成名之前的各种照片在大屏幕上滚动播放,其他观众看到之后发出阵阵笑声,只有如梦的父母看地热泪盈眶,他们看到照片后应该是心疼女儿受到的种种挫折,懊悔自己不理解女儿竟然对她大发雷霆,为女儿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为自己有个这样好的女儿而自豪。整部电影没有写一个完整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却诉说了一段相爱相杀的父女之情,这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也是我深受感动的一点。
三是周星驰在这部电影中塑造了一个骗子男友。如梦的男友是一个用花言巧语欺骗女孩的人,他会给女孩一些小恩小惠,他会给女孩讲述自己遥不可及的理想,他会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给女孩希望,他会嘘寒问暖,他会耍小聪明营造花前月下的浪漫,但是他不愿意去见如梦的父母,她对如梦的闺蜜心怀不轨,她明明只重视外表和物质,却口口声声称自己看重了如梦的内涵,他编造谎言利用如梦对他的感情找如梦要钱,他背着如梦又去欺骗另一个女人。在如梦发现他的不轨行为之后,他骤然变脸,生怕自己的种种行为被他正在欺骗的女人知道,为此甚至不惜对如梦到大打出手,竟然还恬不知耻地要如梦给他的钱,他俨然已经无耻到人神共愤之高度,如梦与他男朋友在雨中分手的场景应该是整部电影的最大亮点。
上述优点也不能掩盖这部电影的一些缺点,由于拍摄时间过短,有些场景,有些细节显得粗制滥造,如果在用心打磨雕琢一下,整部电影会更好看。但是瑕不掩瑜,这部电影总体来说还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周星驰像一个厨艺精湛的厨子,处于种种原因考虑,不得不用尽平生所学匆匆赶制出一道口味尚可的影视大餐,有些食客从中吃到了过去的味道,感叹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有些食客不喜欢这个口味,快速地咂摸了几口,就对这道菜评头论足;有些食客慕名而来,用心地品尝完这道菜,从中品到了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有些食客认真品尝之后,竟然从中吃出了自己家的味道,品出了自己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