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雾霾太大,空气混浊的时候,感觉人也不开心,莫名地被剥夺感包围。昨天是冬至,吃一顿饺子,不管是亲手包的,还是超市的速冻,竟也让不少人久违地感到温暖,再霾的天气也不由地发自肺腑地说一句“冬至快乐”。恩,果然美食最能治愈人心。除了饺子,我想到了另一样食物,它甚至比饺子还能带来满足感。
小时候,想吃到一块猪蹄可不是件容易事。
东北老家过年,街上到处都有为猪蹄烧毛的把式。生猪蹄,经过火枪的炙烤,在严寒的冬季里散发着毛焦和肉香,人们在搓手和跺脚中见证着一只只黑猪脚的诞生。鞭炮声、烧烤声、喧闹声不绝于耳。
而这,只是美味猪蹄的第一步。
接下来,家里的女人们(与大男子主义无关)需用钢丝球仔细的刷掉猪蹄表面的结痂。母亲搓红的手,和水盆里倒影出的冬日暖阳,是我难忘的春节记忆。
清理好后,猪蹄还要泡洗多次。接下来才是把猪蹄和八角、香叶、桂皮、花椒粒、小辣椒、盐、葱段、姜片、料酒一股脑的倒入高压锅,上气儿闷熟后,放气捞出凉好。冰箱镇一晚,第二天才能吃到这看似简单的清水猪蹄。
而那种红烧猪蹄的做法,一想到满溢的脂肪,小时候口味清淡的我简直欣赏不能。家里人做出来,我也只是给面子的戳几筷子,现在想想,简直是暴殄天物。
成年后,口味大开。
熟食店的卤猪蹄、酱猪蹄,云南街边排挡的生烤猪蹄,四川的蹄花汤、腊猪蹄,不一而足。但最难忘的,依然是母亲做的那份清水猪蹄。
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三个:放心、美味,以及仪式感。
“猪司令”毛伟也是这么想的。
放心
传统的养猪90%左右是家庭式猪舍,吃剩的给猪作食物。每年国内生猪约七亿头,大部分由家庭散养,农民养猪卖给猪贩子,猪贩子卖给肉类加工企业。
毛伟和饲养员们选择在在三门峡40多万亩的生态地里,把猪轮牧放养。地上还种有瓜果、苜蓿等猪能进食的草本植物。
猪每天在户外待足八九个小时,听音乐、晒太阳、喝山泉。
是的,我跟你一样,觉得生不如猪。
美味
屠宰取蹄的时候,他们用的是国际先进的二氧化碳致晕技术。跟传统电击相比,伤害更小,猪因为应激反应残留在肉中的有毒物质也不会那么多,当然,也更美味。
把关的是国宝级豫菜泰斗吕长海大师,底味是以雏鹰高品质加工的猪骨高汤,传统的酱卤手艺搭配天然的香辛料,老做法,新工艺,比现在流行的添加剂调味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最终改造出了富含氨基酸、多“肽”、小肽羟基磷酸钙等多种营养成分的新型酱卤猪蹄。
仪式感
上周毛伟找到我试吃,对于吃遍祖国大好河山的我来说,并没有抱有幻想。我仿佛韦小宝大马金刀的坐在怡红院,生无可恋的不期待眼前能出现什么清流。
直到他拨开“蹄劲”的包装,露出光滑、香气四溢的猪蹄,就像尹志平剥开了小龙女的白裙···
上下其手,大快朵颐。
毛伟说这辣味是亲吻初恋的味道,而我被唤起的,是儿时妈妈做的猪蹄味道。
我得说,这猪蹄肥而不腻,齿颊留香,软糯Q弹,入口酥烂,简直销魂。
如果用三句话总结的话,那就是:
特别不油腻!
特别软糯!
特别入味儿!
今天我们不谈O2O,不谈C2B,不说创业,不提匠人精神,只回归食物本质的说,这是你小时候吃过的猪肉味儿,这是猪蹄本该具有的味道。
你应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