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来上职业培训师的课程。距离上次的课程结束已经近三个月。
上次的课程我并没有开发出属于自己的课程。课程结束之后,我的那张半成品的手绘ppt就出现在我的房间的墙壁上,在一个最显眼的地方。一个我进房间第一眼能看到,躺在床上也能目光所能及之处。时刻提醒我需要在那些方面努力。更在昨天我一个人在家,查无数个资料,想出了几个自己想做的方向。
可是,早上来上课的路上,一个人默默的梳理思路,再一次的把自己所想推翻。
进教室之前,我再次对自己的整个身心做一次清理。
空杯心态。
像从未听过黎叔的课一样全然的投入的听。一上午结束了,我依然和第一次听课一样,迷茫又痛苦。
中午吃饭时,我一直在想黎叔的话,把自己擅长的变成优势。
思考:
我的优势是什么呢?
心理学背景,系统学习过各大心理学流派。会使用塔罗,占星,生命数字等。有人力资源证。
而我想做什么呢?
从上次的课题到这次我一直都执着与做纯心理学的课题。
那这是我的优势吗?
并不是。
论学历,及心理学的各个学习背景,我做纯心理学的工作一定是被拍死的那种。
在心理学领域我是内容专家吗?
肯定不是。
哪为什么我会一直执着于做纯心理学方面?
一:这是我的专业,已经学习了7年(但是,7年的心理学领域的学习只算的上刚入行。)
二: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改变国内心理学现状,普及心理学。
作为一个执拗的人,我不撞南墙不回头,即使撞上了依然不愿回头。就这么一直执拗下去,即使在上次的课程中,黎叔和我分享一些经验之后,即使我知道纯心理学并不是我的优势。我依然以为反顾的在这条路上做下去。
所以,在选课题,做课题时是很痛苦的。因为,我并会考虑用户的需求,或者说是我自认清高的不愿“迎合”用户,只愿做自己想做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
可能学习心理学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人时刻的自我觉察。中午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的课题一直进行不下去,为什么我明知道这个方向不对,却依然不死心。在不断的觉察中,我发现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我所给的是我以为别人需要的。当想到这一点时,我瞬间惊醒。也瞬间明白为什么这个课程对我来说会如此的艰难。
其实,我就是这么固执的人。即使别人告诉我无数遍,这个路可能是不对的。但是我一定要自己走进死胡同之后,才说一句:哦,这个是不对的。然后,在回头。
所以,当我自己走死胡同里走出来之后,一切都变的很简单了。
把想做的课题当初一个来访者来找咨询师面谈,就能很容易找到一个切入点。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并没有违背初衷,我依然是在用心理学的理论解决职场问题。在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的体会黎叔所说的把自己擅长的变成优势是什么意思。
黎叔语录:1:把自己擅长的变成优势。2:匠心是一种态度。3:把心放进去做事情。4:态度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品质是别人对自己的要求。5:人的碌碌无为是社会需要的。6:体验至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