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Day56/有效学习,从每日复盘分享开始
【2021.12·12/个人成长篇】《论语·述而》
【一】精读复学内容
原 句
子不语怪、力、乱、神。
原 句 译 文
孔子从不谈论四件事: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原 句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原 句 译 文
孔子说:“每三个人当中,必有一人可作为我的老师。我们可以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照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原 句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原 句 译 文
孔子说:“老天赋予我高尚的品德,要我教书育人,桓魋能把我怎样?”
【二】收获新知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很多人会抱怨日常工作太忙碌,有娃的家长下班回家还得带孩子,哪有时间用来学习和提升自己呢?而孔子认为,生活是最好的课堂,身边的人都是老师。如果我们能谦虚一些,佩服他人的长处并加以学习,看到他人的过失首先内自反省,这难道不就是学习和提升吗?
【三】新旧迭代/自我认知
一、子不语怪、力、乱、神。
——神神怪怪、娱乐八卦、暴力行为、负面舆论的事情都与我们本身无关,而且也解决不了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任何实质性问题,所以一个人要管好自己的语言系统,因为我们的语言系统会影响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思想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而行为会潜移默化得影响我们的习惯,习惯终究会影响我们的命运。所以主动管好我们的语言,就是对我们的人生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每三个人当中,必有一人可作为我的老师。我们可以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照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在现实生活中,从众行为和木秀于林都是我们常见的认知失调的问题,别人优秀的时候我们不一定从谦虚的角度来向他人学习,反而抱着木秀于林的心态来孤立对方,当一个人符合大众常规思维认知的“正常”状态时,大家都喜欢从众行为,大家都这样才是正常的。当看到一个人很糟糕的行为时,有的人常常表现出一些主观看热闹、嘲讽、鄙视的心态去面对,从来不会从自我反省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此,与他人相处时,主动看到别人的优点,积极向他人优秀、好的一面学习;看到他人的不足主动自我反省,来不断纠偏和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