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名“秋荣”,是外婆的大女儿,听母亲说她十三岁即跟着外公以马车驮粮给柴火到集市贩卖,平常还要帮助外婆照顾她的弟弟妹妹们,以此母亲没有念过一天书,一个字也不认识。
母亲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有些严厉,甚至于有些凌厉!我记得我大概三四岁时还会要吃奶,一次被母亲狠狠地揍了屁股,我边哭边喊“我再也不吃奶了,再也不吃了”,从此以后真没有再吃过。
母亲的手工是出名的精致,高粱杆儿在她的手中会变成非常好看的扫把,细致紧密的编制总能卖到好价钱。母亲说她刚刚嫁过来即和父亲以这个编制的手工小扫把养家糊口,白天在生产队里干活(那个时候叫做“挣工分”),晚上回家和父亲一起再编几个小扫把,等攒够几十个了爷爷会逢镇上有集市时偷偷拿去卖掉补贴家用(那个时候是不能明目张胆地做小生意的,会被打成“走资派”)。就这样一点点和父亲一起过着日子,曾经很穷,后来一起富过几年,再后来父亲做生意失败一贫如洗,也还是一起又过回穷日子,始终不渝,我从未听见过母亲因为穷而抱怨,也不曾因为穷而说过要离开父亲的话语。爱,在心里,也在默默地行动中……
母亲受外婆影响,对“神道教”有着很深的“信”,又因为不认识字而无法阅读,只有“信”,没有“理”,以佛法看是纯粹的“信行者”。因为信而虔诚地奉行,又因为母亲后来常常会在我身边来,在寺院内帮忙做义工,晚年的母亲更加“笃定”,更加慈祥,也更加深信观音菩萨的功德,每天早晚必定要焚香礼拜观音菩萨,我常常看见母亲在菩萨像前礼拜祈祷,所祷告的无非就是一家平安,儿女子孙健康之类。
她的一生和父亲一样是“质朴写在脸上,辛苦写入生命”。直到现在还在照顾孙辈们,大哥的孩子二哥的孩子基本上可以说就是她一手带大,每天的日子平淡而真实,简朴而宁静,我常常会看着母亲想:一个人究竟要承受多少生命中的苦涩,又要有多少忍耐,才可以做到这样安于生活,安于平淡、安于无所求中!
父母并非教会我许多道理,也不曾刻意教育过我,我们几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自由选择权,我们都自由的成长。在这样自由的氛围下,如果一个人愿意去体谅父母,体谅父母的默默付出,体谅父母曾经的苦心,又如何不心存感激,不知回报,不知惭愧呢!感谢母亲,总是在为儿女子孙做事情,心心念念的爱,化成无声的甘泉,流入子孙的心中。
感谢这一生的母子缘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