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奇葩说”有一个辩题挺有意思,“亲戚不拿自己当外人,我要不要撅回去”?当然立论两方各执一词,唇枪舌剑。这一季我比较喜欢的傅首尔说一个观点,我印象深刻,“我们自以为从猴子变成了人,亲戚是一条割不掉的尾巴,代表我们原生的部分,也代表我们想逃离的阶层。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的过去,希望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文明,懂规矩,讲道理,有财富,我们希望身边都是这样的人!不要那种大呼小叫,没事就来占便宜,从来不排队,不拿自己当外人的亲戚。她们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我们走不远!”
我到没有亲戚是尾巴的感觉,因为也没有离谱的亲戚。但联想到亲戚这种关系在中国很微妙。百度上说亲戚是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亲戚近的可以很近的血缘关系,说远的一个村都是亲戚。老公东北人,他们村里人同姓的很多,都可以扯上亲戚关系。
我理解现在的亲戚见面最多就是过年。过年的时候,电视里一派歌舞升平,团圆热烈的气氛。大家吃团圆饭很高兴,但席间多少有攀比心态。有些事情跟陌生人还比不着,只能跟亲戚比才有意义。因为我们有相同的背景,经历,文化,甚至基因,如果我比亲戚好点,只能证明自己确实优秀……
我和表妹差四个月,不在一个城市上学,但感觉从小就被拿来比。考试班上第几名,上什么样的中学,大学,工作如何……小时候大人们比倒也不防碍我们的感情。后来琢磨亲戚攀比都没有恶意,攀比的结果其实没有上下优劣,每次比较各自都是赢家。因为既使在A面我不如你,我也会在B面找补回来。所以最后大家皆大欢喜,其乐融融。
而且中国人讲究“衣锦还乡”,没有这个原生的亲戚,怎么衣锦还乡,根本没人认识你!中国人家讲究“落叶归根”,没有原生的故乡,如何归根?我们为什么对亲戚不能接受,或者说对一些亲戚不能忍受?因为他们代表了我们的原生家庭?代表我们的不愿承认的过去吗?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说帮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予,富贵则亲戚畏惧。’”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亲戚既没,虽欲孝,谁孝?”
《孟子·公孙丑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礼记·曲礼上》:“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孔颖达疏:“亲指族内,戚方族外。”
晋陶潜《归去来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红楼梦》第六回:“凤姐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