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生来胆气豪 ,腰横秋水雁翎刀 。
风吹橐鼓山河动, 电闪旌旗日月高 。
天上麒麟原有种 ,穴中蝼蚁岂能逃 。
太平待到归来日 ,朕与将军解战袍 。
大家好,春秋故事茶馆接着给您讲《不一样的周朝故事》第四集 史书里的圣人其实是个老戏骨。
上节讲到那位周族老人周太王——公亶父,靠着摽商朝大腿的,成功地薅走了大把大把的羊毛,不仅在岐山以南建立了周国,还壮大了自己的武装,拓展了自己的地盘。有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商朝会眼睁睁地看着周族部落日渐强大,却不闻不问?答案很明显,管不了。
在一本叫《竹书纪年》的书里有这么一段记载“(商王)武乙六年,豳迁岐周。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这与《史记》所记载的事件相吻合,不过时间不大一致。经过分析,春秋故事茶馆觉得《竹书纪年》上所记载的时间比较靠谱。按照《竹书纪年》所记载,当年周族部落迁都到岐山以南,并且建立周国,商王是同意了的。就是这次迁都,为今后建立周朝统治打下了基础。
那么为什么商王会同意周族部落迁都,而且让他们迈过绵延的群山,来到自己身边?这要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去分析。
话说,当公亶父的爷爷亚圉还在岐山以北,带着族人逮兔子打鸟,过着类似于游牧生活的时候,商朝出现了一个能人,这位爷叫武丁。他的爸爸是商王小乙。武丁从小就能文能武,老爹看在眼里是喜在心头,决定把这个宝贝儿子好好培养一番。小乙培养儿子的办法非常简单粗暴,把武丁赶出王宫到民间去体验生活。
这位太子哥20来岁就一个人跑到黄河边,与当地的老百姓一起打鱼抓虾,一干就是20年。作为一个外来户,武丁能够与当地人友好相处,没太引起人们的注意,说明那个时候人口流动应该比较普遍。有流动就会有物质交换,有了交换就有了买卖。估计这就是商朝商业发达的根本原因。武丁也是在这个时候,意识到商业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太子爷不仅亲自干活经商,还注意考察民风民情,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继位后的武丁更是勤勤恳恳,不到几年就把商朝的GDP翻了好几番。看着眼前大把的金银,还有吃得脑满肠肥的文武大臣,这位爷开始实施他的武装战略。亲自拎着大棒把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一顿胖揍。一下子让这些部落消停了好几十年。自从武丁死后,商朝又开始由盛转衰。
自从商王廪辛时代开始,当年被武丁打得服服帖帖的那些游牧部落,又开始撒欢了。他们早就憋着仇恨了,趁现在商朝国力空虚,经常带上运输工具来串门。然后讲讲当年你爷爷是怎么对付我爷爷的,现在我们来替爷爷报仇。一顿打砸之后,还不忘把锅碗瓢盆这些物件,只要能拿的统统带走。前后几代商王都曾组织过抵御,但效果都不理想,只能看着这些人在自己地盘跑马撒欢。
到了武乙继承商王王位,这时候的周族已经到了公亶父时代。公亶父天生就是个影帝,不仅演技好,口才也是超一流。大概陕西浓郁的秦腔自古就有极强的魅力。
“额跟您说,现在这些土匪可厉害咧,他们有马有刀,见人就砍,可不好对付着呢。额给您出个主意,让额们周族部落搬到岐山南侧,守住岐山这个大门,专门替你们对付这些土匪咋样?”说着,公亶父从怀里掏出当年武丁时期双方签的盟约,然后垂足顿熊地说:“您看看,要不是当年你的爷爷收留额的爷爷,我们还一直得在西北草原流浪。介让额们怎么报答啊!”
一番慷慨激昂的秦腔表演,不知道对方是否听明白了,反正把商王武乙感动得直抹鼻涕。“中,就这么办,你都这么义气,我还有啥好说咧!”于是就答应了公亶父搬迁的要求。估计道口烧鸡、秦氏熏肉、马蹄烧饼啥的,给公亶父他们装了好几牛车,然后手拉着手送出了好几里地,然后才依依惜别。
有了商王的支持,迁都就名正言顺了。再加上公亶父一番仁义理想的灌输,整个族人就屁颠屁颠地跟着他迁都到了岐山以南。在稳定了内外关系以后,公亶父制定了自己的政治目标,并决定提升企业形象,树立公司品牌,于是周国自此正式诞生。
公亶父的第二个政治举措是与姜姓氏族联姻,然后制定了一个远交近攻的战略。有了商朝作为自己的盟友,公亶父经常带着部队到周边演习,一顿吆喝加大棒就让很多部落主动投靠过来。没用几年,自己的地盘实力已经得到空前的壮大。